Workflow
科创板“1+6”配套规则正式落地
第一财经·2025-07-13 19:57

科创板"1+6"配套规则正式落地 - 核心观点:科创板推出"科创成长层"及六项配套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精准服务未盈利科技企业,同时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和IPO预先审阅机制 [1][2] 科创成长层细则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上市即纳入,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首次盈利即调出,新企业需满足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或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1亿元 [3][4] - 股票标识差异化:存量企业标"成1",新企业标"成",均需在简称后加"U"标识未盈利状态 [4] - 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强制披露未盈利风险、技术研发风险,持续督导机构需加强履职 [4][5]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认定标准:需满足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企业,且在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股≥3%或投资额≥5亿元 [8][9] - 制度定位:作为审核参考而非降低标准,不强制要求但可增强市场认可度,重点防范突击入股、利益输送等行为 [9][10] - 市场作用:通过专业机构背书筛选优质企业,形成"投早投小"的长期资本引导机制 [10][11] IPO预先审阅机制 - 适用情形:针对涉及核心技术攻关或敏感信息过早披露可能影响经营的企业,需证明申请必要性 [12][13] - 流程要求:需完成保荐人内核、证监会辅导验收,审阅意见不替代正式审核,通过后可加速正式申报流程 [13][14] - 保密性:审阅过程不公开,正式申报时需披露问询回复文件(涉密信息可豁免) [14] 市场影响与行业评价 - 机构观点:科创成长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闭环生态,提升科技企业融资效率(招商证券、华泰证券) [5][6] - 学术观点:预计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复旦大学) [7] - 效率提升:预先审阅机制可减少正式审核负担,增强制度国际竞争力(达晨财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