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管支架、心脏缝线仍被进口产品主导,国产医疗器械能否“吃下”巨大市场
第一财经·2025-07-14 10:03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批准4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国家组织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采已在全国多省市落地执行 [1] - 外周小血管覆膜支架自集采落地后出现供应紧张 国产器械正在加速研发以填补市场空白 [1] 进口产品供应情况 - 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包括雅培、波士顿科学、百多力等跨国企业及归创通桥、心脉医疗等国内企业共18家中选 [3] - 支架集采中标价格普遍在三四千元 最低仅2000多元 平均降价幅度超过80% [3] - 戈尔的自膨式覆膜外周血管支架VIABHAN此前是唯一临床应用的覆膜支架 随着戈尔出局 该产品供应紧张 国产替代品工艺尚不成熟 [3] 国产替代进展 - 中国每年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疗 过去进口产品主导市场 第五批集采下肢动脉支架组前8名均为进口产品 国产仅两款且采购需求量总份额不足10% [4] - 国内厂商正在针对VIABHAN支架开发对标产品 已完成临床试验 但材料仍需依赖进口 [5] - 颅内动脉瘤栓塞器械、心脏缝线、心脏瓣膜、人工血管、ECMO耗材等领域过去依赖进口 近年出现国产品牌 但精密程度仍有差距 [5] 心脏外科器械挑战 - 心脏外科手术对器械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 国产化在关键"零容错"领域步伐较慢 如心脏血管吻合缝线 断裂风险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7] - 7-0型号心脏缝线用量大 目前尚无国产替代品 国内厂商虽具备技术能力 但产品尚未满足临床需求 [7][8] - 儿科心脏器械国产选择更少 手术用插管、体外循环机、导管等基本依赖进口产品 因市场规模小 厂商缺乏开发动力 [8] 机械瓣膜市场空白 - 心脏机械瓣膜产品是国产医疗器械的巨大空白 目前仅有美敦力等跨国厂商提供产品 国内尚无在研项目 [9] - 介入瓣膜研发周期短、利润高 企业更倾向投入 机械瓣价格稳定且市场增长有限 企业缺乏开发意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