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应用 - AI彻底参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各个环节,取代传统的电话查分和纸质《招生指南》方式[3] - 考生通过AI高考通应用获得精确推荐,系统基于数百万人的历史轨迹推送"相似轨迹"大学生短视频[3] - 从依赖直觉和耳语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基于概率建模的精准决策[3][4] 技术奇迹的贬值现象 - OpenAI推出o3-pro标志着奇点从奇迹变为常态再到基础标配的演进过程[7] - 用户对AI工具的惊叹周期缩短,从初期的"万能幽灵"到后期的挑剔不足[7][8] - 人类情绪系统对技术跃迁的适应速度加快,导致奇迹感快速消失[10][11] 技术过度照顾的负面影响 - 智能家居和AI工具导致用户从生活参与者变为流程点击者,削弱自主行动力[14][16] - 职场中AI生成内容被评价为"完美但不像本人",体现个性化缺失[14] - 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实验类比现代人被技术过度照顾后的动力丧失[13][14] 技术对社会结构的重构 - 电灯泡发明后人类首次晚睡,电视普及改变家庭交流模式为"沉默家庭"[18] - AI重组教育、就业、社交和艺术领域,改变"搜索-推荐"、"创造-微调"的行为模式[19] - 韩炳哲《倦怠社会》指出过度自由导致文明风格塌缩[19] 充裕时代的幸福感悖论 - 技术消灭延迟和稀缺,但"期待"作为幸福感核心形态被削弱[21][23] - 一键即达的娱乐方式(如倍速刷剧)导致快乐饱和且易遗忘[23] - 未来最昂贵的可能是"再次感到惊喜的能力"而非知识或算力[27][28]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 家用智能器、数字疗法、具身智能等新概念将深度影响衣食住行[29] - 《未来可期:与人工智能同行》预测AI将带来便利与复杂困扰的双重影响[29]
送书丨AI时代,如何保留再次惊喜的能力?
创业邦·2025-07-14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