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家族信托的核心风险与案例 - 离岸家族信托近年频发"翻车"案例,多位富豪因结构设计、控制权安排和法律合规问题导致信托被击穿或资产损失 [1] - 信托不等于绝对安全,控制权保留、税务合规疏漏、资产来源不清、设置时机错误及条款不专业是主要雷区 [9] -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案例显示:委托人对信托资产保留实质控制权(如担任控股公司董事)将导致信托被法院击穿 [10] 现金信托与股权信托的差异 - 现金信托资产直接由受托人(如汇丰等外资银行)管理,资金流动需受托人同意,隔离性与合规性较强 [2] - 股权信托资产为离岸公司股权,若SPV公司董事由委托人或家族成员担任,可能导致资金被非授权支取 [3] - 股权信托存在"名为信托,实为自持"风险,易在诉讼或税务审查中被穿透 [4] 离岸信托设立地的选择与演变 - 中国香港因早期信托法限制(如80年存续期)并非热门地,更多富豪选择BVI等避税天堂 [4] - 香港2013年修订信托法,取消存续期限并加强受益人保障,以提升竞争力 [4] 税务规划的关键风险与应对 - 美国税务居民使用离岸信托需特别设计,否则触发回溯规则或CFC规则,导致有效税率达50%~70% [6] - 外国授予人信托(FGT)在委托人去世后转为非授予人信托(FNGT),未及时调整结构将导致高额税负 [7] - 需把握"时间窗口期"调整信托结构,避免累积收益分配时触发回溯征税 [7] 信托架构设计与执行要点 - 信托成功落地仅10%依赖设计,90%取决于执行(如控制权分离、管理合规) [9] - 英美法系要求委托人必须放弃信托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中国企业家常因认知偏差导致失败 [9] - 最佳实践为"内外分离":境内资产由境内信托控制,境外资产由境外信托管理,红筹企业除外 [11] 行业趋势与建议 - 中国50后、60后企业家需系统性设计传承架构,避免碎片化决策导致信托失效 [11] - 科学看待家族信托与家族办公室,强调公益向善的财富管理理念 [11]
离岸家族信托为何频频“翻车”?
第一财经·2025-07-20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