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拟取消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与国债买卖有何关联?
第一财经·2025-07-21 14:30

央行取消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取消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规定,旨在优化货币政策操作机制并促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1] - 核心诉求是增强债券流动性,避免特定券种因质押冻结导致利率异常波动[4] - 该政策是央行近期流动性管理思路的延续,与5月降准、6-7月1.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形成协同[5] 市场机制优化 - 取消质押券冻结可解决高评级债券"沉淀"问题,提升质押券处置效率,与国际买断式回购模式接轨[5] - 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额5-6万亿元,若实现质押券流通将显著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6] - 买断式逆回购优势包括:延长操作期限至3-6个月、降低中小银行融资门槛、形成债券再流通闭环[5] 与国债买卖的关联性 - 业内普遍认为该政策与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无必然联系,主要聚焦市场机制优化[8] - 大行当前持债规模充足,国债买卖操作无需依赖质押券冻结机制作为前提[8] - 机制调整对国债买卖有辅助作用:扩大央行买券范围、增加卖券灵活性,但非直接政策信号[9]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 短端利率债受益明显,1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行0.6BP至1.35%,长端受财政供给压力维持震荡[13][14] - 政策通过提升质押券效率释放隐性流动性,相当于降低资金利率中枢[13] - 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提升,多空因素反应更迅速,但中期或维持窄幅震荡格局[15] 货币政策导向 - 政策体现"稳中有松"基调,与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形成短-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体系[15] - 央行通过机制优化替代主动宽松,减轻政策压力,未来操作将兼顾内外平衡[15] - 当前银行负债压力仍存,存单利率小幅上行,但政策信号部分提振市场情绪[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