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未发现人传人
第一财经·2025-07-21 23:47

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 [1] - 疫情暴发源头为一位从斯里兰卡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病毒跟随其入境后在本地伊蚊传播下扩散 [1] -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为正链RNA病毒,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 [1] 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特征 - 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容易误诊,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 [2] - 流行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城市型以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人-蚊-人方式传播;丛林型以灵长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灵长类-蚊-灵长类方式传播 [2] - 病毒不会在人际传播,通过被带毒伊蚊叮咬感染,无直接人传人报道 [2] - 伊蚊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经8至12天潜伏期可传播病毒,蚊虫可能终生具有传染性 [2] 疫情防控措施 - 灭蚊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蔓延的主要手段 [3] - 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