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影响与行业转型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前置条件,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1][2] - 政策退坡引发行业变革,低价竞争导致部分企业出清,同质化产品收益率下滑 [1] - 行业探索共享储能、容量机制等市场化盈利方式,光储融合、工商业场景定制等新模式加速涌现 [1][2]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提出"储能+X"战略,跨界光储融合、油气、煤炭、数据中心、充电场站等场景,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附加值 [2] - 独立共享储能被视为解决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抓手,多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该模式 [2] - 公司预期未来三年将逐步完善新型储能的容量市场机制,实现"谁获利、谁买单"的价格传导 [3]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已建成四大智能制造基地,年产能总量约40GWh,资金储备充足,现金流同比增长711% [7] - 供应链管理上,公司在BMS、EMS、PCS等关键环节实现自研自产,同时与上游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控制成本 [7]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从传统设备提供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出售涵盖效率、寿命、可靠性等多维度的"价值曲线" [8][9] -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定制化设计储能配置方案,平衡"规模优势"与"健康利润" [9]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已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安全性能突出 [12] - 锂电技术是当前市场主流,钠电处于市场化初期,公司选择锂电路线但认可钠电未来发展空间 [13] 全球化布局 - 公司计划未来3-5年实现海外收入与国内持平,重点布局欧洲、北美、中东、亚太等区域 [14] - 2025年预计海外业绩65%由欧洲贡献,35%由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区域贡献 [14] 数字化与AI赋能 - 公司考虑向行业开放海博云平台,输出AI全景测算模型等数字化工具,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15] - 通过"智慧运维+电力交易"创新业务模式,为"储能+X"场景赋能 [15]
海博思创张剑辉:开发储能新场景 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海博思创·2025-07-23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