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对经济的托举,需“软硬”兼施
第一财经·2025-07-24 09:25
基建作为经济应对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工具 - 基建正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内外不确定性的核心手段 近期国务院公布《农村公路条例》 从六个层面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 [1]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海南自贸港建设 城市更新行动等重大项目表明基建承担着需求管理和扩大内需的使命 [1] - 当前经济面临贸易摩擦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行业"内卷" 基建被视为稳定经济的关键抓手 [1] 新一轮基建的特点与挑战 - 资本市场对基建扩内需反应强烈 部分机构用"DeepSeek时刻"形容基建行情预期 基建的迂回生产周期和板块轮动效应显著 [2] - 新基建聚焦查漏补缺 需把握超前建设度 参考指标为基建项目边际贴现率不低于同期国债收益率 避免低效重复建设 [2] - 基建需匹配政府负债承载能力 通过压力测试制定风险缓释方案 防止投资刺激陷入单调循环 [3] 基建与社会政策的协同效应 - 优质基建需转化为居民实际使用价值 同步需加强社会政策托底功能 将美好生活需求转化为可购买能力 支撑基建现金流 [3] - 建议系统性注入国有资本至社保 提升养老医疗覆盖 释放居民即期消费 或通过特别国债增强社保体系流动性 [4] - 有效需求是基建托举效应的基础 完善社保体系可提高基建边际收益率 形成"以人为本"的协同发展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