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揭秘操纵AI生成答案灰色产业链
第一财经·2025-07-25 00:06

行业趋势与流量迁移 - 广告营销行业出现新概念GEO(生成式引擎优化),品牌通过优化内容使AI聊天软件抓取并推荐其产品,模式沿袭自SEO但转向AI平台[2] - 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下滑:谷歌2023年10月跌破90%市占率,百度中国份额从2023年10月的69.63%降至2024年6月的50.92%[8] - 广告主预算转移:部分品牌将原SEO预算分给GEO,某营销公司GEO单量达SEO的5倍,占业务总量40%[9][6] GEO营销方法论 - 内容优化策略:需数据支撑、案例场景描述、细分赛道定位,提高AI抓取率[5] - 执行流程:构建衍生问题库→预设提问→分析露出率→优化内容→人工/机器复测[4] - 载体偏好:AI倾向抓取第三方平台内容(如自媒体、论坛帖),而非品牌官网[5][12] 商业化影响与竞争动态 - 品牌行为变化:耐用消费品龙头因竞品利用AI推荐截图为背书,紧急启动GEO策略[6] - 行业客户分布:机器人、智能制造、软件企业及消费品品牌成为GEO主要需求方[6] - 定价差异:GEO年费从几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常与整合营销打包销售[6] 技术挑战与内容风险 - AI算法缺陷:易受"十大排行榜"类内容影响,偏好抓取自媒体报道导致权威性不足[12] - 数据污染:部分营销公司批量发布低质内容(如数千篇杜撰文章)干扰AI判断[11][12] - 效果监测短板:缺乏工具量化曝光量与转化率,品牌依赖官网流量间接评估[11] 法律争议与合规边界 - 法律定性分歧:部分从业者认为GEO属内容营销,律师指出其符合广告法定义应显著标注[14][15] - 潜在法律风险:虚假GEO内容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取证难度高于SEO纠纷[16] - 平台责任:法院判例显示AI平台需对训练素材尽注意义务,可能承担连带责任[16] AI平台商业化探索 - 海外尝试:Perplexity已插入明确标识广告,多数AI聊天软件尚未大规模商业化[18] - 平衡难题:AI平台需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化间谨慎取舍,未来或出现标注广告及购物链接[18] - 个性化挑战:AI定制化回答趋势要求品牌生产更精准多元的内容[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