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西太平洋区域健康的影响 -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重塑西太平洋区域的疾病模式,加剧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高温和空气污染使非传染性疾病形势更加严峻 [1] - 世卫估计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西太平洋区域因高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公共卫生体系尤为脆弱 [1] - 基孔肯雅热病毒已在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40%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 [1] 病媒传播疾病的现状与挑战 - 基孔肯雅热病例在非热带地区上升明显,与气候变化、环境、城市化和人群流动等因素有关 [2] - 登革热和疟疾等病媒传播疾病需引起重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暴露出疫苗供给不均、保护效力不足等短板 [2] - 基孔肯雅热病毒两种疫苗在中国暂无供应,疟疾疫苗12个月内保护效力不足需注射加强针 [2] 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完善 - 整合气候与健康等多部门的协同监测网络和人畜共患病的预警体系有待完善,可靠数据是获得更准确预警预测的关键 [3] - 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为气候与健康相关监测体系提供机遇,可利用AI处理海量数据并实现更强大的预测建模 [3] - 需要尽早投资于标准制定以实现多数据来源的预警系统互通,并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法律和治理标准 [3] 中国的进展与全球呼吁 - 中国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改进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报告制度进行了系统规定,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 [4] - 中国已开发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并投资于绿色卫生基础设施,为多部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平台 [4] - 世卫呼吁各国加强卫生筹资和气候融资,目前多边气候融资中用于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资金比例不足1% [5] 未来健康领域的资金支持方向 - 全球气候融资应优先支持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地区的初级卫生保健 [6] - 开发整合卫生与气候数据的监测预警系统以更早发现和应对风险 [6] - 加强卫生人才能力建设并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提升卫生设施的韧性基础设施建设 [6]
对话世卫官员:气候变化加剧病媒疾病扩散,但全球应对资金不足
第一财经·2025-07-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