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易号”到新消费亿元街区,上海如何兼具国际范与烟火气?
第一财经·2025-07-26 13:02
上海营商环境优化案例 - "路易号"巨轮项目成为现象级商业地标 以静安区核心商圈3个月极速建成的"上海速度"引发关注 并持续保持市场热度 [1] - 项目采用"市区双牵头"工作机制 通过周调度+重大事项即时研判 统筹协调全区资源 最大程度优化流程 [2] - 政府工作专班秉持"不破法规破常规"原则 梳理9大领域《潜在问题预研清单》 实施每周销项解决制度 [2] 政务服务创新 - 静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开办"3小时极速办结" 推行14个业态"一业一证"改革 使开店流程从"多头跑"变为"一次办" [3] - 上海国际服务门户上线意大利语网站和4个新社媒账号 形成"1+7"服务矩阵 累计发布信息2.35万条 总浏览量超1.16亿次 [3] - 浦发银行推出外籍人士一站式租机支付服务 覆盖上网 支付账户 消费资金全环节 填补行业服务空白 [4] 历史街区商业活化 - 徐汇区武康路-安福路街区3年内转型为税收上亿的新消费街区 通过"形态 业态 文态"三态融合吸引新消费品牌 [6][7] - 针对新消费品牌体验性 社群化特征 提供"调性与氛围"匹配的商业空间 实现品牌与街区文化互促共赢 [6] - 建立"负面清单"与"积极监管"相结合机制 破解风貌街区保护性开发与新兴经营模式矛盾 [7] 城市发展理念 - 上海以创新效率与人文温度并重 兼具"国际范"与"烟火气" 成为营商环境优化实践样本 [1][8] - 通过全球视野和"在地智慧" 精准把握消费升级趋势 形成新业态包容态度与运营创新魄力 [1][6] - 营商服务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 确保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一站式"配置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