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华大学具身智能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综述
具身智能之心·2025-07-27 17:37

具身智能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综述 I 核心观点 - 具身AI通过物理实体载体实现动态环境中的自主决策,是突破AGI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6] - 多传感器融合感知(MSFP)通过整合相机/LiDAR/毫米波雷达等异构数据,解决单一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局限性[7][12] - 现有研究存在数据异构性、时空异步性、传感器故障等核心挑战,需开发新型融合方法与跨模态对齐技术[12][69] II 传感器与数据集 - 相机数据:提供丰富颜色/纹理特征但受光照条件影响显著,恶劣天气下性能下降50%以上[13] - LiDAR数据:输出高精度3D点云但存在稀疏性问题,雨雾天气中有效探测距离缩短30-40%[13] - 毫米波雷达:在恶劣天气保持稳定性能,可直接测速但点云稀疏度比LiDAR高5-8倍[13] - 主流数据集: - nuScenes包含140万张图像+39万次LiDAR扫描,覆盖23个物体类别[16] - Waymo Open包含126万3D边界框,涵盖昼夜/雨天等多场景[17] - KITTI提供14,999帧数据,标注精度达厘米级[14][15] III 融合方法分类 - 点级融合:通过投影实现像素-点云对齐,PointPainting方法将分割掩码特征标注到LiDAR点[25] - 体素级融合:AutoAlign框架实现动态特征对齐,无需依赖精确投影矩阵[24] - 区域级融合:AVOD网络处理BEV和RGB图像,生成高分辨率特征图[30] - 多级融合:TransFusion利用Transformer建立跨模态软关联,提升鲁棒性32%[32] IV 多智能体协作 - 协作优势:CoBEVT框架通过轴向注意力模块,使多车系统感知范围扩大2.5倍[38] - 通信优化:When2Com方法减少带宽使用40%,同时保持95%以上的分割准确率[47] - 深度补全:CoCa3D通过共享深度信息,将远距离目标检测准确率提升28%[39] V 时间序列融合 - 密集查询:BEVFormer v2通过两阶段检测架构,无需深度预训练数据[55] - 稀疏查询:Sparse4D系列采用递归方法,计算效率提升60%[56] - 混合查询:UniAD框架集成感知/预测/规划,轨迹预测误差降低22%[59] VI 多模态大模型 - 视觉-语言:Sce2DriveX框架通过LLM实现驾驶决策准确率提升35%[66] - 3D空间理解:LiDAR-LLM将点云转换为语言建模任务,问答准确率达89%[67] - 知识增强:SafeAuto通过多模态基础模型,事故率降低42%[66] VII 未来方向 - 数据生成:采用AIGC技术合成罕见场景数据,填补真实数据集空白[74] - 模型架构:开发几何学习与MM-LLM结合的混合架构,处理不规则传感器数据[76] - 自适应算法:零样本学习方法使模型泛化能力提升5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