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术语命名与概念发展 - AI大牛Andrej Karpathy首次提出“幻觉”(hallucinations)一词,用于描述神经网络生成无意义内容的现象 [1][3] - Karpathy在2015年博客中已使用“幻觉”概念,但直到2022年ChatGPT爆发后才成为研究热点 [3][6] - Karpathy被公认为AI圈“取名大师”,提出“软件2.0”“软件3.0”“氛围编程”“细菌式编程”等概念 [6][9][11] 软件范式演进 - 软件1.0:传统编程模式,开发者需精确编写Python/C++等显式指令代码 [12][14] - 软件2.0:神经网络时代,代码由权重参数构成,通过数据训练而非人工编写 [13][15] - 软件3.0:提示词时代,用户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LLM直接生成代码 [16][17] - 软件3.0特点包括:LLM作为计算平台(类比电网基础设施)、自主滑块调节AI控制程度 [19][20] 新型编程范式 - 氛围编程:开发者仅需向LLM提出需求并全盘接受输出,无需直接编写代码 [22][23][24] - 细菌式编程:强调代码模块化与可移植性,类似细菌基因的水平转移特性 [35][36] - 细菌式编程检验标准:代码需满足小巧、自包含、无依赖,便于开源社区复用 [35][36] 上下文工程崛起 - 上下文工程因Karpathy转发点评迅速出圈,相关帖子浏览量达220万 [42][43] - 与提示工程区别:上下文工程更注重结构化信息提供,而非单纯优化提示词 [44] - LangChain指出提示工程是上下文工程的子集,后者适用于复杂智能体构建 [43][44] 行业趋势观察 - Karpathy预测未来99.9%内容将由AI处理,文档需转向“为AI优化”格式(如Markdown) [45] - 命名在科研中具有知识奠基作用,精确术语是科学分类的“稳定靶标” [7][9]
「幻觉」竟是Karpathy十年前命名的?这个AI圈起名大师带火了多少概念?
机器之心·2025-07-28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