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科研新战场:能测到“宇宙级微弱信号”的仪器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仪器信息网·2025-07-29 11:22
导读: 在核科学与环保前沿,如何精准捕捉微量放射性信号,正成为科研与产业的关键命题,有一家国 产仪器品牌,不但"测得到",还能"测得准"。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 的推送。 在核科学、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低浓度放射性物质检测"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题,而 是一场与"本底噪声"的极限博弈。 液体闪烁谱仪作为测量α射线、β射线及低能γ射线的核心工具,其本底值(即无样品时的自然 计数率)直接决定了检测下限。传统设备的本底普遍在80-150cpm之间;但现实需求早已突 破了这个阈值: · 环境监测 :每升水样里若含10个贝可勒尔(Bq)的氚(核废水特征核素),可能因本底干 扰直接"消失"; · 核电运维 :现场快速筛查的低浓度放射性污染,可能因漏检延误处置时机; · 生 物 医 药 : 标 记 细 胞 的 低 能 β 同 位 素 ( 如 ³H- 胸 腺 嘧 啶 ) , 可 能 因 信 号 弱 于 本 底 被 误 判 为"未成功转染"; · 地质勘探 :铀矿勘查中,微量放射性元素的精准定量直接影响资源评估。 当 "测得到" 都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