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洗牌!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
第一财经·2025-07-30 11:06

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浪潮 - 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12人,较2024年和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7%和23% [1] - 863位拥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管理320只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11.17% [1] - 张翼飞、翟相栋等知名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后转投私募机构 [2][3] - 王鹏、谢家乐、于洋、周智硕等20余位绩优基金经理年内离任 [4]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影响 - 周海栋离职前管理规模293亿元占华商权益类基金58%,华商基金动用20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其原管产品维稳 [5] - 鲍无可离职时管理规模162.07亿元,较巅峰期270亿元缩水40% [5] - 丘栋荣离职导致中庚基金规模同比缩水38.82%,其原管产品规模从147.08亿元降至80.53亿元 [6][7] 行业生态变革 - 公募行业经历2006年以来的第四次"奔私"浪潮,2024年起新一波离职潮涌现 [10][12] - 浮动管理费机制实施打破"旱涝保收"生态,部分基金经理因考核不达标被降薪30%-50% [13][14][16] - 行业加速"去明星化",平台价值超越个人IP,私募领域从个人创业转向加入成熟机构 [16] 私募赛道表现 - 仅4.2%"公奔私"基金经理任职百亿私募,64.3%集中于5亿规模以下中小型机构 [18] - 2025年上半年收益前三的"公奔私"基金经理:陆航(45.66%)、何潇(31.14%)、徐爽(未披露) [19][20] - 徐爽近一年以58.63%平均收益领跑33位同行,行业近一年收益均值23.62% [21] - 周应波私募产品规模从百亿回落至50-100亿元区间,任泽松产品连续三年亏损超3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