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
第一财经·2025-07-31 21:09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时隔17年更新,旨在提升医疗机构规范化诊疗水平 [1] - 基孔肯雅热为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球超100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1] - 我国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病例,2010-2019年发生4起境外输入继发本地疫情,2025年7月广东佛山新增2940例本地病例 [2] 病毒特征与传播机制 - 基孔肯雅病毒分为西非型、东-中-南非型和亚洲型,其中东-中-南非型突变株更易通过白纹伊蚊传播 [3] - 病毒可通过伊蚊叮咬(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母婴传播,罕见情况下经输血或接触血液传播 [4] - 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潜伏期通常3-7天 [5] 诊疗与防控措施 - 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三类 [6] - 医疗机构需24小时内网络直报病例,患者解除隔离标准为体温正常超24小时且核酸检测阴性或病程超7天 [6] - 全国疫情防治会议强调加强检验检测质控、门急诊管理及灭蚊防蚊,防范疫情扩散和境外输入 [8] 临床特点与高危人群 - 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关节痛、皮疹,重症少见但境外有死亡病例报告,需警惕神经系统、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 [7] - 重症高危人群包括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围产期妇女、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及免疫抑制者 [7] - 患者病后3天为高病毒血症期,病毒载量5-7天消失,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