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自动驾驶行业现状 - 端到端自动驾驶已成为国内主流新能源主机厂技术竞争的核心领域 自去年E2E+VLM双系统架构成功以来 行业加速迭代 今年上半年VLA概念进一步推动量产方案升级 [2] - 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3-5年经验的VLM/VLA岗位年薪达百万 月薪高达80K 校招/社招转岗需求激增 [2] - 技术流派分化明显 包括以PLUTO为代表的二段式端到端 以UniAD为代表的一段式端到端 以及基于世界模型/扩散模型/VLA的新兴流派 [4] 技术流派分类与特点 - 二段式端到端:通过模型实现自车规划 代表工作包括港科技PLUTO 浙大CarPlanner(CVPR'25) 中科院Plan-R1 相比一段式具有明确规划模块优势 [4][20] - 一段式端到端: - 基于感知的方法:UniAD持续迭代 地平线VAD和CVPR'24的PARA-Drive推动性能提升 [21] - 基于世界模型的方法:AAAI'25的Drive-OccWorld和复旦OccLLaMA拓展场景生成与闭环仿真应用 [21] - 基于扩散模型的方法:DiffusionDrive/Diffusion Planner/吉大DiffE2E实现多模轨迹预测 适应环境不确定性 [21] - 基于VLA的方法:小米ORION 慕尼黑工大OpenDriveVLA 最新ReCogDrive代表大模型时代技术前沿 [21] 核心技术栈与学习路径 - 必备技术包括大语言模型 BEV感知 扩散模型理论 强化学习与RLHF DEEPSEEK优化技术等 构成未来两年求职高频考点 [6][22] - 学习难点在于多领域知识融合(多模态大模型/BEV/强化学习/视觉Transformer/扩散模型) 论文碎片化 缺乏实战闭环指导 [12][13] - 行业推出《端到端与VLA自动驾驶小班课》 采用Just-in-Time Learning理念 覆盖技术框架构建(第二章) 二段式(第三章) 一段式与VLA(第四章) 及RLHF微调实战(第五章) [14][15][16][21][23] 职业发展前景 - VLA/VLM大模型算法专家岗位3-5年经验硕士薪资达40-70K·15薪 博士应届生可达90-120K·16薪 实习生日薪220-400元 [11] - 职业路径包括算法岗技能深化 或转型自动驾驶大模型工程师 需掌握VLM/VLA多模态 模型量化部署等核心技术 [9][10] - 课程目标使学员达到1年经验算法工程师水平 可复现扩散模型/VLA框架 应用于实习/校招/社招场景 [28] 课程体系设计 - 第一章梳理端到端发展历史 对比模块化/一段式/二段式/VLA范式优缺点 分析学术与工业界动态 [19] - 第二章重点突破背景知识 包括Transformer扩展至视觉Transformer CLIP/LLAVA多模态基础 BEV感知实现3D检测/车道线/OCC等核心功能 [22] - 实战环节配置Diffusion Planner和小米ORION开源项目 结合RLHF微调大作业强化工程能力 [21][23] - 课程周期3个月 8月15日开课 分阶段解锁章节 需自备4090及以上GPU算力 要求具备Transformer/BEV/强化学习基础概念 [28]
开课倒计时!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端到端项目级教程来啦~
自动驾驶之心·2025-08-02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