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保供 - 面对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达到15.08亿千瓦的情况,采取动态精准调度措施,统筹各类电源形成合力[2][25] - 通过跨区协同互济实现全国跨区输送电力最高1.48亿千瓦,高峰期实现两网间320万千瓦支援电力[26] - 下一步将重点保障源头供应、提升顶峰能力、加强余缺互济、优化需求侧管理和强化应急处置五方面工作[3][27] 零碳园区建设 - 零碳园区定义为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使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接近零"水平,具备五方面探索意义[4][18] - 核心指标为"单位能耗碳排放",设置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等5项引导性指标,要求严格[19] - 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将根据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等因素确定名单,给予政策支持[19] 宏观经济运行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年初市场预期[12]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13] - 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就业物价和居民收入总体稳定[12]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20] - 以旧换新带动商品销售额超1.7万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21] - 下一步将着力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和优化消费供给[22] 全国统一大市场 -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16] - 将研究制定纵深推进行动方案,重点实现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制度统一[17]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17] 人工智能发展 - 已具备解决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作用凸显[14] - 将大力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优化创新生态包括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15] - 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15] 电力市场建设 - 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63%[32] - 跨省区交易电量超6700亿千瓦时,占电力市场交易量25%[33] - 25个省内市场均已开展现货交易,6个实现正式运行[34] 民营经济发展 - 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两年多来召开17场座谈会听取近80家企业意见[34] - 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半年收到问题诉求超2400项[35] - 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法治保障不健全等共性问题[36]
国家发改委:下一步综合运用分时电价/需求响应补贴/虚拟电厂AI调度等,保障电力有序供应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5-08-02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