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部署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 [3] - 政策强调充分发挥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普及与深度融合 [3] - 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需通过开放场景支持技术落地,优化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 [3][6] AI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 国家发改委将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形成创新与应用良性循环 [6][7] - 人工智能已具备解决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显著 [6]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推陈出新,智能机器人进工厂、进家庭渐成趋势 [6] 算力与数据基础建设 - 国家数据局将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数据供给和数据流通交易,为AI产业提供支撑 [9] - 2025年底将实现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80% [9] - 工信部提出到2026年建立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10][11] 央企AI布局与行业协同 - 国资委将人工智能列为央企"十五五"规划重点,已推动超500个场景应用AI,覆盖工业制造、能源电力等领域 [13][14] - 央企将通过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夯实算力基座、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强化AI发展要素 [14] - 央企在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的大规模场景为AI技术提供应用空间,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 [14] 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 - 工信部原副部长呼吁算力芯片企业与科研机构加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10] - 中国信通院提出通过算力互联网构建高效协同体系,为AI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保障 [11] - 政策强调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支撑产业发展 [9][14]
多部门协同部署“人工智能+”,全力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第一财经·2025-08-04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