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与VLA技术发布 - 理想i8在品牌十周年之际上市,重点推出辅助驾驶功能升级,并首发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司机大模型,成为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理想车型 [2] - VLA将作为全系i8车型标配功能,计划于8月随车辆交付 [2] - VLA技术突破体现在三方面:多模态语义理解(空间/思维/沟通记忆/行为)、思维链推理能力、接近人类驾驶直觉的决策能力 [3] - 具体功能包括:执行自然语言指令(如"靠边停")、记忆路段速度偏好、语音搜索目的地(如"找最近星巴克")、复杂路况风险评估与避障 [6] VLA技术架构与行业影响 - VLA整合端到端与大模型优势,融合视觉空间理解(BEV感知)、语言模型思维推理(含RAG记忆)、多模态输入处理能力 [3] - 技术演进路径:从E2E+VLM到VLA,代表自动驾驶量产新里程碑,引发行业人才转型热潮(传统规控/感知方向从业者转向VLA) [5] - 技术流派分化:一段式(UniAD/OccWorld/DiffusionDrive)与二段式(PLUTO)并行发展,VLA成为大模型时代端到端新方向 [8][23] - 人才市场需求旺盛:VLA算法专家月薪达40-70K(15薪),博士级顶尖人才年薪90-120K(16薪),实习岗位日薪220-400元 [11] 端到端技术发展趋势 - 技术迭代加速:2023年工业级端到端方案已不适应2024年环境,需掌握多模态大模型/BEV感知/强化学习/扩散模型等复合技能 [14] - 学术前沿动态:基于感知的UniAD、基于世界模型的OccWorld、基于扩散模型的DiffusionDrive形成三大技术分支 [23] - VLA成为技术制高点:融合VLM/BEV/扩散模型/强化学习,代表端到端自动驾驶最高难度,小米ORION等开源项目推动工业落地 [25] 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 行业推出《端到端与VLA自动驾驶小班课》,覆盖技术发展史、背景知识(Transformer/BEV/扩散模型/RLHF)、一段式/二段式实现方案 [21][22][24] - 课程设计特点:Just-in-Time快速入门、构建研究框架(论文分类/创新点提取)、RLHF微调实战(ORION案例复现) [16][17][18][26] - 培养目标:3个月达到1年经验算法工程师水平,掌握主流框架复现能力(扩散模型/VLA),适配实习/校招/社招需求 [32]
即将开课!彻底搞懂端到端与VLA全栈技术(一段式/二段式/VLA/扩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