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消费贷贴息新政城农商行集体缺席,行业格局或生变?
第一财经·2025-08-13 15:20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中央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国补",居民个人在贷款经办机构办理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的财政补贴,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3] - 财政贴息银行名单包括六大国有银行与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集体缺席 [3] - 政策到期后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况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4] 消费贷市场竞争格局 - 邮储银行以613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一,建设银行以5449亿元排名第二 [6] - 宁波银行以3575亿元的规模超过交通银行(3303亿元),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也高于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6] - 财政贴息名单的"圈定"范围将直接影响消费贷客户流向,优质客群会往名单内银行集中 [8] - 以年化利率4%计算,1个百分点的贴息约等于客户成本下降25%,对利率敏感型的优质借款人吸引力极大 [8] - 业内预计,贴息政策会加速市场集中度向大型银行倾斜 [8] 地方银行的应对策略 - 地方中小银行可探索与名单内银行开展联合贷款合作,以间接触达政策红利 [10] - 财政贴息并不覆盖所有消费场景,本地银行依然可以在细分市场和产业链金融等领域发挥优势 [10] - 一些客户更在意审批速度、额度灵活性以及本地化服务,这些也正是地方银行的强项 [10] 入选银行的风控要求 - 贷款资金须实际用于消费,不得流入房地产、股市、理财等领域 [13] - 银行需通过交易流水核查、商户回单留存等方式,确保资金用途合规 [13] - 预计会建立跨行信息共享机制,防止客户在多家银行重复享受贴息,封堵套利空间 [13] - 一旦贷款出现违约且本息无法足额收回,银行可能需要按比例退还已领取的贴息 [13] - 部分"入选"名单的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处于较高水平,如工商银行达到2.39%,浦发银行为2.28% [14]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财政贴息将为名单内银行带来天然获客优势 [12] - 政策落地后,银行会通过联合消费场景营销、线上引流等方式尽快放大规模 [12] - 规模冲刺和风险控制是天然的拉扯,政策初期可能刺激投放,但后期为达到风险指标的要求可能会倒逼业务收缩 [15] - 财政贴息并不只是价格优惠,更是一次市场格局的再分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