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为来了芯片订单,但小心有坑!
芯世相·2025-08-14 13:47

芯片交易骗局案例分析 核心观点 - 近期芯片行业出现多起ABC骗局,骗子通过伪造供需关系、操纵交易流程等手段实施诈骗,主要针对热门高价值芯片[3][9][19] - 典型手法包括表演型骗局(虚假买卖双方配合)和劫持型骗局(冒用企业信息),利用信息不对称截取资金或货物[9][13][18] - 2022年华强北曾盛行类似做局手法,通过虚构特定批次芯片需求诱使贸易商接盘库存[11] 高价料诱导交易 - Microchip热门料单价达5000元/颗,原厂交期超半年,骗子通过三人配合制造虚假需求:两人求购,第三人出货[5][6] - 同类手法用于海思芯片,总金额可达250万元(500颗量),30%定金即75万元可能被卷走[10][11] - 当被建议直接对接"买家"时,骗子立即拉黑联系人暴露骗局[7][10] 常见骗局类型 表演型ABC骗局 - 骗子甲乙伪造需求,骗子丙提供现货,形成闭环假象诱导受害者介入[9][10] - 利用行业群组传播信息,制造"热门料紧缺"认知偏差[5][6][7] 劫持型白鸽骗局 - 涉及四方:骗子冒用B公司名义与C签约,高价诱使D供货,最终截留C支付给D的货款[15][16] - 关键漏洞:禁止交易双方直接沟通价格/合同细节,利用验货流程时间差实施诈骗[15][16] 骗局演变特征 - 聚焦市场热点芯片:从英伟达4090到三星eMMC,随行情变化选择标的[19] - 核心套路:信息劫持+价格差诱导+资金流截断,通过伪造工商信息、合同公章增强可信度[18][19] 风险识别方法 - 异常价格信号:远低于/高于市场价的报价需重点核查[19] - 交易闭环验证:要求核对收款账户、合同主体、物流单据的一致性,拒绝第三方中转要求[21] - 信息核验:通过工商查询、视频确认等方式验证交易对手方真实性[21] 行业防御机制 - 建立可疑账户共享名单,通过行业协会同步诈骗手法[21] - 标准化交易流程:要求可追溯的签收单据,避免验货与付款环节分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