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存款入市信号增强
第一财经·2025-08-15 09:06

核心观点 - 7月非银存款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反映出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的趋势,可能与股市"慢牛"行情有关 [3][5] - 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与非银存款形成"跷跷板效应",显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3][5]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搬家,股市交易量维持高位也支撑非银存款增长 [3][5] 非银存款与居民存款变化 - 1-7月非银存款合计多增4.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3万亿元,7月结构性趋势延续并放大 [5] - 银行年中考核时点已过,加之股市上行,居民存款大规模向理财回流 [5] - 5月存款利率下调,部分资金从居民存款流出,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流向股市、债市及期货市场的潜在增量资金 [5] 货币供应量增速提升 - 7月M2增速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8.8%,好于市场预期的8.3% [5] - M1增速为5.6%,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明显回升 [5] - M1-M2剪刀差为-3.2%,较上月进一步收窄,印证资金活性增强 [6] 存款流动方向与资本市场预期 - 2025年到期定期存款规模约105万亿元,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元,庞大到期存款规模为资本市场提供潜在支撑 [8] - 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居民存款外溢的主要方向,扩大股市资金池,形成赚钱效应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 [8] - 当前银行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但含权益理财占比仍较低,短期内大量存款涌入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8] 居民超额储蓄与风险偏好 - 2020年至今居民超额储蓄体量约4.25万亿元,因风险偏好未根本性改善等因素,存款搬家尚未形成明显趋势 [9] - 金融资产正在成为承接搬家资金的主要去向,下一阶段需通过优化制度、丰富产品、稳定预期引导居民主动配置 [9] 信贷与社融分化 - 7月新增信贷出现20年来首次转负,反映经济需求不足,但社融规模和M1增速持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 [12] - 居民和企业存款活化被视为市场预期改善的积极信号,为经济修复带来潜在动力 [12] 货币政策预期 - 财政贴息政策落地,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降低总量工具必要性,年内降息概率下降 [13] - 7月信贷增量较少反映需求偏弱,但具有短期性特征,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将释放积极财政效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