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成为焦点,展示出灵巧双手、逼真皮肤和表情能力,能完成表演、家务和简单交流任务 [6] - 当前人形机器人存在动作单一、效率低下和价格高昂等问题,高端灵巧手价格达10万-20万元,整机成本可达百万级别 [6][9][23] - 行业分为To B(文娱表演/工业制造/文旅服务/医疗康养)和To C(家庭场景)两大方向,文娱表演是目前最成熟的应用场景 [13][14] 技术发展现状 - 硬件方面运动性能日趋成熟,但软件智能化严重不足,停留在Demo水平,缺乏真实物理环境交互数据 [16][18] - 控制方式主要采用遥操/同构臂/语音控制三种,但离AI自主控制仍有差距 [12][13] - 部分企业如星尘智能通过绳驱传动设计和VLA模型实现技能迁移,银河通用通过GroceryVLA模型实现零售场景自主决策 [19][22] - 英伟达向银河通用提供Jetson Thor芯片,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23] 商业化与资本市场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工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6%/25.5% [25] - 前7个月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15.28万家(同比+43.81%),现存相关企业95.8万家 [25] - 全球超20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启动IPO,中国占16家,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等 [25] - 头部企业估值分层:第一梯队(智元/宇树/银河通用)估值超70亿,第二梯队20-50亿 [27] 企业竞争格局 - 宇树科技核心硬件自研率达95%,G1基础版售价9.9万元,商业化落地能力突出 [25] - 智元机器人全链条布局,构建产业生态 [26] - 傅利叶智能聚焦医疗康复领域,推出Care-bot GR-3陪伴机器人 [26] - 行业分为"人工智能派"(侧重大脑)和"机器人派"(侧重身体)两大技术路线 [26]
机器人,还当不了打工人
创业邦·2025-08-16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