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政策演进 - 2024年7月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年底升级为"综合整治内卷竞争",2025年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明确"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标志着进入国家战略框架[3] - 政策执行力度持续强化,从行业规范倡议到建立系统性政策框架,从"强化行业自律"到"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3] - 光伏行业作为政策试点,2024年12月头部企业签署自律公约但普遍违约,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组件价格战导致全行业毛利率下降[4] 行业分化特征 - 光伏行业中小厂商通过低价抢单抢占市场,钢铁行业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产能出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白热化[4] - 资本密集型行业(钢铁)对行政指令敏感但转型受限,技术密集型行业(光伏、汽车)自主调节能力强但受全球产业链竞争制约[4] - 钢铁行业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地条钢"变相复产,部分省份招标文件设置地域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4] 政策执行困境 - 光伏行业2025年7月十大光伏玻璃厂宣布减产30%但部分企业窑炉未停火,自律协议约束力薄弱[6] - 钢铁行业缺乏全国统一产能退出标准,地方政府通过招标文件隐含排斥外地钢材条款[6] - 光伏行业对低价倾销缺乏量化处罚细则,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6] 需求端疲软问题 - 光伏行业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增速较2024年放缓,企业库存压力未缓解[7] - 钢铁行业2025年房地产用钢需求较2024年小幅下降,基建投资边际放缓[7] - 汽车行业新能源车价格战导致大部分车企处于盈利难境地,陷入"内卷-亏损-进一步降价"恶性循环[7] 供给侧改革经验 - 2016-2018年全国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5亿吨,煤炭行业退出产能超8亿吨,螺纹钢价格从1600元/吨回升至4000元/吨[11] - 2016年国务院明确各省去产能目标,通过276工作日制压减煤炭有效产能约16%,钢铁行业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11] - 2016-2018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带动钢铁需求,房地产投资增速从1%回升至7%,钢材消费量增速从1%提升至15%[12] 破局路径建议 - 延长居民消费时间增加法定休假天数,扩大适老化服务场景投资,强化文体娱等享受型服务供给[19] - 在分布式光伏渗透率低地区通过消费券推动户用光伏安装,对置换燃油车的新能源车提供一次性补贴[20] - 对光伏、钢铁等设定产能"天花板"强制淘汰落后产能,修订法律明确内卷认定标准和处罚[22]
九方金融研究所:反内卷的进程、难题与破局
第一财经·2025-08-19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