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全球最大造船国遇上全球第一船级社:航运业绿色转型如何提速?
第一财经·2025-08-21 11:48

国际航运业碳排放新规生效 - 国际海事组织对《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VI的修订案于2023年8月1日正式生效 这是全新且非常严格的碳排放规则 [1][3] 挪威船级社的应对策略 - 公司通过帮助客户制定合规策略 提供替代燃料和节能装置的技术建议 制定咨询方案以应对新规挑战 [3] - 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占全球业务约28% 过去5年间在中国的区域业务量与营收实现翻番 员工数从800人增至1200余人 [4] 碳定价机制与商业影响 - 航运业将开始为碳排放支付费用 碳税机制成为船东投资新技术和提升能效的重要驱动力 [3] - 金融机构越来越倾向于支持绿色项目或绿色船舶 具备前瞻性的船舶在二手市场更具价值 [3] 中挪经贸合作深化 - 2024年双边贸易额101.8亿美元 同比增长31.7% 中国对挪威出口同比增长41.4% 进口同比增长23.5% [4] - 两国在绿色航运 碳捕集等技术领域深度协同 推动合作向绿色化 低碳化 数字化方向发展 [4] 航运脱碳的双轨策略 - 全球使用绿色燃料的船队仅约8% 约92%的现有船队仍使用传统燃料 [6] - 转型速度受基础设施 供应能力 生产成本 安全风险及船员技能等多因素制约 [6] - 现有船队可采用降速航行 航线优化 风力辅助推进系统等运营优化手段减排 [6] 绿色燃料发展现状与挑战 - 新型燃料包括甲醇 氢气 核能等 未来船舶将呈现多种燃料并存格局 [15] - 燃料选择取决于航行区域 船型大小 贸易领域 需综合评估供应 成本 基础设施匹配度 [15] - 绿色燃料在全球港口普及后成本将高于传统燃料 提前减少燃料需求总量尤为重要 [11] 数字化与技术赋能 - 数字化技术监测船舶运行数据可清晰掌握燃料消耗 实现船队能效对比 [11] - 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分析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降低能耗带来经济效益 [11] - 公司在中国设立多个研发机构 包括2019年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2021年海事智能中心 2023年未来船舶联合研究中心 [12] 中国造船业全球地位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1.7% 68.3% 64.9% [4] - 中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 纯汽车和卡车运输船 滚装船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领域成为优质供应商 [16] -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船厂从五年前的1家增至6家 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设计水平 工艺质量和交付能力的认可 [16] 创新技术认证与合作 - 公司过去一年为上海造船厂和设计院颁发超过20份原则性认可证书 [15] - 认证涵盖氨燃料 甲醇 液化天然气等绿色燃料方案 混合动力系统 船载碳捕捉技术 二氧化碳运输船及智能数字化系统等领域 [15] 拆船监管与安全风险 - 《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于2023年6月生效 对拆船流程制定严格规定 [8] - 老旧船舶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生伤亡事故 全损或环境污染的概率大幅上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