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衍生品行业发展趋势 - IP衍生品已成为传播文化内容、提供独特体验、聚集线上线下受众的重要载体 通过选址商业地标和交通枢纽扩大受众面 如十五运会特许商店设在日均客流量超10万的正佳广场及体育西路地铁站(2017年单日客流量84.4万人次) [3] - 行业呈现"事件驱动型"消费特征 大型文体旅活动叠加Z世代情感偏好推动情绪消费需求抬升 但热潮退去后销量骤降形成"潮汐型消费"现象 [8] - 供给端存在高热度、低壁垒、弱持续矛盾 部分企业视其为短期变现工具 导致产品同质化、供应链僵化 长期需从流量依赖转向价值沉淀 [10] IP衍生品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商业地标+交通枢纽"区位布局模式 十五运会已在全国开设200余家零售店 覆盖地标、景区、机场、高铁站和地铁站 [6] - 跨界融合传统场景赋能营销 如哈一代玩具旗下"本潮纲目"IP与博物馆、同仁堂等机构合作 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包含看诊、开方、抓药环节) [7] - 演唱会快闪店模式凸显限时性、场景沉浸与情感共鸣特点 如巨星传奇"周同学"快闪店跟随周杰伦巡演覆盖多城 推出城市限定衍生品并联动文旅策划Citywalk路线 [13] 目标消费群体特征 - 潮玩产品核心定位18至35岁新青年群体 该群体注重个性表达与社交分享 能够理解产品传递的文化故事和设计艺术 [8] - 中药造型潮玩及体育赛事衍生品受众包含大量成年人 十五运会和"苏超"门店顾客中成年人占比显著 [8] 政策支持环境 - 国家层面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 支持开发原创IP品牌 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周边衍生品消费 [16] - 地方政策先行示范 山东省允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净收益的30%及以下用于人员激励 湖北省明确文创开发收入净收益不超过30%可用于人员激励 [16][17]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 - 巨星传奇强化IP全链路发展 与宇树科技战略合作开发具IP属性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四足机器狗/机器人) 拓展演唱会及表演秀应用场景 [18] - 技术赋能提升体验 通过AR实现虚实互动 LBS打造打卡集章玩法 建立柔性供应链采用C2M与快时尚模式实现小批量高频次迭代 [18] - 衍生品升级为战略触点 通过会员制、限量编号、专属权益等方式构建私域流量入口 结合UGC内容共创增强用户参与感与归属感 [14]
情绪消费风口下,IP衍生品如何将流量做成长期生意
第一财经·2025-08-21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