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总体情况 - 中国科学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公布660人[2][3] - 两院新增院士各不超过100名,预计11月公布结果[4] - 中国科学院候选人数量较2023年增长约9.6%,中国工程院增长约0.8%[7][8] 学科分布情况 -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学科人数分布:数学物理学部98人、化学部10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5人、地学部96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1人、技术科学部104人、特别领域50人[8] -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科人数分布: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8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1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1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3人、农业学部83人、医药卫生学部91人、特别通道43人[10] 院校候选人分布 - 清华大学以58名候选人位居榜首,北京大学55名位列第二,浙江大学39名排名第三[10] - 候选人数量前七院校:上海交通大学31人、复旦大学25人、南京大学25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2人[10] - 最年轻候选人来自苏州大学,年仅39岁[12] 人工智能领域地位提升 - 人工智能在中国科学院增选指南中首次成为独立学科,单独分配1个名额[15] - 中国工程院将机器人技术新增为优先支持学科,与人工智能、自动化系统技术并列[19] - 信息三组(含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获得4个增选名额,体现政策倾斜[19] 人工智能领域候选人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候选人包含多位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先彬(1969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冯丹(1970年出生)[23] - 知名人工智能学者入选名单:科大讯飞胡国平(1977年出生)、清华大学唐杰(1977年出生)、北京大学朱松纯(1969年出生)[23][24] - 上海交通大学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有4位候选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各有3位[22] 推荐人情况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推荐清华大学史元春教授[27] - 郑南宁院士推荐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松纯教授[27] - 吕建院士推荐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27]
清北浙领跑两院新院士候选!最年轻被提名人39岁
量子位·2025-08-22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