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范PPP存量项目建设运营要突出“双效一诺”
第一财经·2025-08-22 09:0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指导意见 旨在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 提升项目运行质量效益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2] - 新规突出三大指向:地方政府需量力而行 处理存量项目要强调效率与效益("双效") 必须增强履约意识("一诺")[2] - 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和绩效挂钩付费机制倒逼社会资本提升运营能力 促使投资方更审慎评估项目前景[5] PPP模式发展背景 - 2014年国家推广PPP模式后出现三大问题:异化为地方融资手段 明股实债带来隐性债务风险 重建设轻运营且绩效考核不完善[2] - 2023年11月推出PPP新机制 将适用范围缩窄至基于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模式[2] 地方政府行为规范 - 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 优先实施具收益项目 持续保障项目建成完工[3] - 对推进缓慢项目需论证压缩规模 优化建设标准 调整配套内容 原则上不得超出已核定概算总投资[3] - 举债不得突破法定限额 确保财政安全和可持续[4] 项目运营效率与效益 - 国务院强调投资要适应需求变化 服务于民生 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需坚决停止[5] - 风险分担机制和绩效挂钩付费机制将促使社会资本提升运营能力[5] - 投资方需增强市场意识 在项目初期认真考量发展前景[5] 政府履约与账款处理 - 除非社会资本存在违约或违法行为 地方政府承诺必须执行 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6] - 政府支出责任需纳入预算管理 按绩效结果及时付费 不得拖延竣工验收或绩效评价变相拖欠[6] - 对拖欠企业账款情况需按国家规定及时妥善解决[7] 项目保障措施 - 针对付费不足和融资不畅问题 需研究项目实施阶段、行业领域和回报机制等关键因素[6] - 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政策工具 有效保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7] - 投资方需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公共服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