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企承诺 “60天内付款” 满期调查:兑现有限,压力仍在转移
芯世相·2025-08-23 09:03

车企账期调整现状 - 17家车企集体宣布将零部件账期缩短至60天 但大部分供应商在60天后仅收到汇票或单据而非现金 实际付款仍存在延迟[5] - 中小微供应商账期改善显著 比亚迪对中小供应商实行60天内现金支付 一汽集团对中小企业专项支持改为全部现金支付 广汽集团仅5%左右使用银行承兑结算并由集团贴息[5][6][7] - 大型供应商账期未明显改善 部分车企甚至要求延长大供应商支付周期 某市值近千亿供应商表示只要账期不再拉长就已满足[5][8] 支付方式与执行差异 - 实际支付方式存在较大操作空间 理想 小鹏将60天账期作为采购合同补充条款 但多数供应商收到的是承兑汇票或内部流通债权凭证 兑现需再等待1-6个月或自行贴息[6][7] - 不同车企支付条件差异明显 丰田付款周期最短为45天内现金支付 长安 小米 大众合资品牌为60天内现金支付 吉利以承兑汇票方式支付[7] - 部分项目贴息成本较高 根据项目不同 贴息利率波动 部分项目利息超过3.5%[7] 行业政策与监管影响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6月1日正式施行 禁止对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年营收4亿元以下企业强制接受商业汇票 工信部7月9日开通账期问题反映窗口[8] - 工信部开启汽车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多家头部车企已收到禁止"一口价"卖车要求 但车企可通过增配不涨价等方式规避[6][14] - 日本汽车业历史经验显示 政府部门通过环保安全标准和技术补贴政策可促进产业出清 1970年代日本汽车业平均利润率从10%降至4% 零部件企业利润率不足3%[15] 供应链博弈与成本压力 - 车企通过多种方式拖延付款 包括谈价环节拖延10个月 验收节点差异 审批流程延迟等 供应商缺乏有效监督手段[11][12] - 降价要求持续加码 车企要求供应商提供成本明细作为降价依据 降价频次从一年缩短至一季 幅度从5%提高到10%-15% 甚至重新招标已批量供货项目[12] - 头部供应商具备议价优势 宁德时代要求车企提前支付保证金 某辅助驾驶供应商账期始终保持在60天内[11] 行业竞争与市场出清 - 汽车行业利润率已接近底部 2025年上半年产值利润率仅为5% 3000万辆车销售利润不及丰田900万辆车[1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52%左右徘徊近20周 2026年购置税免征额度减少50%将进一步放缓增速[16] - 动力电池行业通过市场自身调整走出内卷 碳酸锂价格从5.8万元底部涨至8.2万元 因亏损锂矿停产退出市场[13] 反内卷措施的有效性 - 行业普遍认为仅靠账期调整无法解决内卷 需要建立清晰透明的规则体系 而非依赖行政命令或专项运动[9][14] - 监管部门可通过产业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日本政府通过技术标准迫使企业升级 同时补贴技术领先者[15] - 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方式 反内卷不应过度干预价格形成机制 应尊重市场调节能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