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调整动态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进入初步形式审查阶段 目录外通过初审通用名达310个 较2024年249个增加24.5% [3] - 医保目录调整需经过专家评审 谈判/竞价 价格协商等环节 最终确定纳入报销范围 [3] - 2018年至2024年累计530个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医保目录 其中超70种抗肿瘤药物涉及20个瘤种 [5] 创新药获批与医保准入 - 2018-2024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持续上升 2024年达48种 是2018年的5倍以上 2025年上半年已接近40种 [5] - 乳腺癌药物卡匹色替片作为首个AKT抑制剂于2025年4月获批 已进入初步形式审查名单 [5][6] - 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后销量显著放量 部分药品实现十倍至二十倍增长 [6] 医保谈判定价机制 - 独家品种采用谈判方式 非独家品种采用竞价方式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5] - 医保谈判需平衡企业研发成本回收与患者可及性 全球上市药物还需考虑跨国市场定价联动 [7][8] - 肿瘤创新药上市初期价格昂贵 医保谈判有效降低患者负担 [7] 政策导向与价值评估 -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强调"补齐短板 优化结构 鼓励创新" 支持真创新和差异化创新 [10] - 建立以患者健康获益为核心的多维度价值评估体系 包括有效性 安全性 创新性和公平性 [10][14] - 卫生技术评估(HTA)和真实世界数据(RWD)成为医保支付决策重要依据 中国相关体系仍在完善中 [14][15] 行业挑战与趋势 - 创新药面临真实世界疗效不及预期风险 医保支付标准需根据实际疗效动态调整 [12][14] - 医保目录实行"有进有出"动态优化机制 控制总量提升基金使用效率 [11] - 药企需加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积累 以证明临床获益和安全性 [14]
310个目录外药品拟角逐进入医保
第一财经·2025-08-23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