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刚刚,2025年科学探索奖出炉,复旦姜育刚、清华吴嘉敏等获奖
机器之心·2025-08-25 12:13

科学探索奖2025年评选机制与获奖概况 - 奖项设立于2018年 由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 旨在支持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2] - 评审机制强调原创性 贯穿同行评审、复审与终审全过程 重点关注"前人未完成的工作""独创性方法""创新点"等核心问题 [4] - 从1238位申报者中评选出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 其中包含13位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女性≤38周岁)及6位"90后" [4] - 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 并可自由支配资金使用 [4] 信息电子领域获奖者专业成就 - 常毅(吉林大学):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 曾任华为美国研究所技术副总裁 发表100+篇论文 获WSDM2016/KDD2016最佳论文奖 拥有30余项专利 [6][8][9] - 杜博(武汉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现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涵盖深度学习/医学图像处理/知识图谱等 [10][12] - 姜育刚(复旦大学):IEEE Fellow 发表200余篇论文被引2万余次 构建的CU-VIREO374/CCV等开源工具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13] - 李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1989年生 Optica Fellow 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otonics发表论文 [14][16][17] - 廖清(哈工大深圳):发表40余篇论文含17篇CCF类论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信息安全 [19] - 吴嘉敏(清华大学):2022年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发表光学像差研究成果 2023年研制算力达商用芯片3000余倍的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ACCEL [22] 跨学科获奖领域分布 - 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领域各5人获奖 [25][26][27] - 能源环境领域5人获奖 包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 [29] - 先进制造领域4人获奖 涉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 [30] - 交通建筑领域4人获奖 包含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学者 [30][31] - 前沿交叉领域6人获奖 覆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