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逐际动力张巍:造机器人很容易,关键是用起来
具身智能之心·2025-08-29 08:03

公司定位与使命 - 公司定位为技术平台型公司,旨在提供机器人底层本体和运控能力,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落地的机器人"[2][7][80] - 公司希望成为具身智能行业的"英伟达",提供一个底层平台,让不同领域的开发者能够基于此平台打造应用方案和产品[3][4][87] - 公司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具身智能的Agentic OS,相当于人形机器人的"Windows"操作系统[8][108][154] 技术核心与优势 - 公司认为机器人落地的核心难点在于控制(大脑和小脑),而非硬件本体,硬件制造比造汽车和飞机容易[5][34][35] -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在于AI化的小脑能力,该能力在全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实现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关键[5][37][39][53] - 运动控制的小脑AI化是近一两年才逐渐成熟的技术,这使得人形机器人的实现成为可能[38][39] 产品战略与路线图 - 公司发展路线分三步走:首先将双足人形机器人做到功能丰富、运动流畅;其次使其易编程,能用自然语言调用动作;最终目标是长出生态,形成操作系统[8][151][152] - 公司最新推出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定价为15.8万元,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价格竞争力,公司通过自研关键部件来控制成本[114][116][118] - 公司产品战略强调差异化,专注于将双轮足机器人的能力做到全球第一,避免在四轮足等竞争激烈的领域内卷[94][95][97] 商业模式与客户 - 公司商业模式是服务三类客户:创新者、开发者与系统集成商,自身定位为技术提供方,不直接涉足最终行业应用[72][73][76] - 公司通过提供API、SDK和仿真环境来降低开发门槛,让开发者无需精通底层控制即可快速调起机器人动作[82][83][112] - 公司商业成功的核心指标是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而非单纯的销售数量,注重产品是否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135][137] 行业观点与发展趋势 - 公司认为机器人形态将呈现四类共存:机器臂、上半身人形机器人、机器腿以及完整人形机器人,不会出现一种形态完全替代另一种的情况[30][31][33] - 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是AI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大脑模型的成熟,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形机器人作为载体的价值[41][42][110] - 短期内机器人应用将以B端为主,如巡检、搬运、安防等可控场景,大规模进入家庭可能还需要七到十年的时间[139][140][141] 数据策略与研发重点 - 公司采用多元数据配方策略,综合利用真机、仿真和互联网视频数据,并强调高效获取数据是关键,而非盲目追求数据量[65][67][70] - 公司研发资源投入侧重于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对于尚在探索阶段的"找开关"式研究投入相对较少[49][50][123] - 公司认为在机器人领域,最好的创新往往由公司而非高校完成,因为工程能力在现代创新中占比巨大[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