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暴论,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对自驾来说除了碍事,没有好处......
自动驾驶之心·2025-09-01 07:33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之争 - Uber CEO支持激光雷达方案 认为成本低且安全系数高 而特斯拉CEO坚持纯视觉路线 认为多传感器会降低安全性[1] - 百度同样坚持激光雷达方案 认为其能更好保证行车安全 纯视觉技术尚处早期阶段[2] - 全球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存在明显技术路线分歧 Waymo和百度采用多传感器融合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6]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分析 - 特斯拉在2019年采用8V1R12S方案 2021年取消毫米波雷达转向纯视觉 2022年推出纯视觉Occupancy方案[8] - 方案基于"人类仅靠双眼驾驶"的理念 依赖海量车队数据训练神经网络 形成数据闭环[8] - 采用低成本摄像头有助于降低整车成本 更利于方案大规模普及[8] - 但存在场景优化难题 包括恶劣天气与光照条件 准确距离感知 算法和数据依赖度过高等问题[9] - 曾发生多起事故 如2019年佛罗里达州致1死1伤事故 2023年宾夕法尼亚州撞卡车事故 2025年Robotaxi试运营擦碰事故[9] Waymo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采用13V+4L+6R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实现360度无死角感知 最远识别500米路况[12] - 通过逼真仿真器生成各类案例 在多模态感知中持续突破[12] - 在复杂路况下保持良好性能 每周付费服务量从2月20万次增长到4月底超25万次 平均每车每天约24次[12] - 出现重大事故概率较小 更多是人为破坏 如2025年抗议者打砸烧事件[12] 百度自动驾驶布局 - 2013年开始布局 2017年推出Apollo平台 2021年推出萝卜快跑服务平台[14] - 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典型车型传感器配置为4L12V5R-12S[16] - 2024年5月发布L4级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 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16] - 总服务订单量超1100万次 总行驶里程超1.7亿公里 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出险率为人类驾驶员1/14[16]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获香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2025年与迪拜合作部署超1000台无人车[17] - 2025年7月与Uber建立战略合作 将数千辆无人车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18] 技术方案对比分析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在极端天气 光照 截断等场景下感知性能优于纯视觉方案[21] - 在nuScenes等数据集上 多模态融合方案在3D检测等任务上性能高于纯视觉5-10个百分点[22] - 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 从十年前8万美元降至现在千元级别 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4颗激光雷达成本仅3.5万元人民币[24] - 国际测试显示配备激光雷达车型可避免25%碰撞事故 事故影响缓解能力提升29%[26] 激光雷达技术优势 - 最远感知距离达150-200米 最新产品可达300米 远超摄像头80-100米的有效距离[29] - 帧率达10-20Hz 部分产品提升至30Hz 与摄像头帧率保持一致[32] - 在暴雨环境中测距精度仅下降8%-12% 仍能准确识别50米内行人[34] - 具备三维感知能力 能准确判断目标高度 大小和位置信息[36] - 采用905nm或1550nm波长 抗干扰性强 配备疏水性镀膜和加热除雾模块[37] 市场应用情况 - 2025年比亚迪十余款车型将搭载禾赛激光雷达 采用3激光雷达或单激光雷达方案[42] - 奇瑞iCAR 零跑B10 理想i8等车型均搭载禾赛激光雷达 零跑B10将激光雷达硬件下探到12万级别[43] - 速腾聚创2024年销量达519,800台 成为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销量冠军[45] - 与全球30家整车厂及Tier1达成合作 定点车型超百款 包括比亚迪 极氪 上汽智己等[45] 政策与安全要求 - 工信部等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 明确L3 L4级别商业化路径[55] - 美国NHTSA要求2029年所有乘用车标配含行人AEB系统 欧洲日本有类似法规[55] - 国内2025年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国标从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56] - 联合国R157法规要求L3级系统提供10秒接管缓冲期 依赖激光雷达超视距感知能力[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