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回顾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重点聚焦豪威科技私有化回归的资本运作过程以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创办 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低谷到崛起的历程以及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创新实践[2][3][58] 风险投资转型与早期探索 - 2007年展讯通信在美国NASDAQ上市后 作者转型进入高科技风险投资行业 认识到硅谷创新体系的核心是风险投资[4] - 2008年加入北极光创投 当时半导体投资属于冷门领域 2009年底清科投资年会上有投资大佬称半导体行业投资不赚钱[4][5] - 2009年与清华校友共同成立华山资本 中投成为主要LP 中信资本提供支持 2010年开始全球投资[7][8] - 一期二期基金投资6家公司 其中5家通过A股上市 包括兆易创新、芯原微电子等 创造了硬科技风险投资奇迹[8] 国家大基金与产业崛起 -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同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成立 规模1280亿元[10] - 政府资本约占25% 社会资本约占75% 开创了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新路[10] - 大基金推动下半导体制造代工产能急剧增加 缓解了产能瓶颈 支持了80%左右02专项支持过的初创企业[10][11] - 先进工艺从14/12纳米进入到7/6纳米以下 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分别在NAND和DRAM领域实现突破[11][12] - 2019年科创板设立 催生数百家半导体上市公司 形成完整产业链[12] 元禾璞华与投资成果 - 2014年北京市成立地方政府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分为设备与制造子基金60亿元和设计与封测子基金20亿元[13] - 清芯华创投资管理公司通过遴选取得设计与封测子基金管理资格 2014年10月底完成基金首轮关账11亿元[14][15] - 2018年与大基金、苏州元禾控股合作成立元禾璞华PE基金 团队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60亿元[15] - 投资创业公司超过200家 已上市公司超过50家 2020-2022年每年上市公司超过10家[15][16] - 元禾璞华成为半导体行业头部投资机构 2020年以来连续5年在中国PE榜单中名列前茅[16] 豪威科技私有化与资本运作 - 2013年清华紫光集团全资收购展讯通信 开创半导体中概股通过并购退市回归国内的先河[18] - 2014年豪威科技创始人洪筱英寻求类似资本运作 清芯华创与浦东科投签署NDA启动并购[19] - 浦东科投因改制退出 清芯华创独自挑战并购豪威 Mission Impossible[21][22] - 2015年组成华创/北工投/国经财团 后北工投因国资管理红线退出 最终由清芯华创、国经/金石、中信资本组成财团[25][26][27] - 豪威科技总估值19亿美元(60%左右溢价) 贷款8亿美元 股本金11亿美元[30] - 2016年1月底完成收购 北京豪威收购美国豪威全部股份 从美国退市[31] 本土化整合与上市波折 - 原计划通过北京君正借壳上市 市值20多亿元 属于"蛇吞象"式并购[32][33] - 2016年11月材料报深交所 次日证监会因修订重组管理办法叫停交易[34] - 2017年3月君正并购豪威项目正式终止[34] - 豪威运营团队人心惶惶 经营业绩下滑 市场份额萎缩 毛利下降[36][43] - 选择韦尔半导体作为接盘方 虞仁荣2017年5月于上海主板上市[37][38] 虞仁荣接手与运营改革 - 虞仁荣出资10亿元接老股成为大股东 中信资本等老股东获利退出[44] - 亲自抓市场和销售 与雷军、余承东等建立关系 销售止跌回升[44] - 砍掉三分之二研发项目 集中资源于客户急需产品[45] - 与华虹达成产能全包协议 产能从每月2000片提高到1.5万片[45] - 与中芯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半年开发成功BSI CIS工艺[46] - 利用思比科公司低成本优势打开低端市场[46][47] - 净利润从2017年3亿多元增长到2025年30多亿元[47]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创办 - 虞仁荣捐款200亿元(后增加到300亿元)创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51] - 2020年8月与宁波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53] - 2020年10月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成立 启动筹建工作[54] - 2021年12月与宁波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54] - 宁波市划拨2300亩土地 与宁波大学相邻[54] - 陈十一院士出任首任校长 带来张东晓院士等创校团队[52][54] - 2025年6月19日获得教育部批复正式成立[55] - 首批录取74名本科生 最低分数线656分 浙江省仅次于浙江大学[58]
陈大同|芯片往事(续)
投资界·2025-09-04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