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科毕业后,他们去念技校
投资界·2025-09-16 16:36

学历与就业趋势变化 - 社会普遍认知中,学历向上攀升能允诺相对稳妥的未来,专科生努力"专升本",大学生将读研定义为"学历提升"[5] - 近年来就业环境变化导致学历滤镜褪色,年轻人开始主动"学历降级",认为技校、大专所教技能更实用高效、更能找到对口岗位,"本升专"、"研升技"从玩梗自嘲进入现实考量[6] - 当前中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6] 政策与院校动态 - 广东省发布最新工作方案,面向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设置1年制学制技师,并在多个技师学院开展培养试点[6] - 浙江省20个部门在2024年7月联合印发行动方案,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6]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面向本科生招生的"本升专"专业,涉及高铁检修和运营管理,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多省投档线高于本科控制线60分以上,集成电路、机械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相当抢手[6] "回炉重造"群体概况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7] - 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大学生技师班已开办15届,累计招生超300人,其中本科学历100余人,不乏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85和211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学生毕业于国外院校[14] - 选择"回炉"的年轻人目标各异,有人希望通过职业教育重新找到满意工作,有人只是短暂停留以寻找新的可能性[8] 个体案例与动机 - 双一流大学应届毕业生李玉倩在经历3个月求职"厮杀"和考公压力后,发觉名校培养"也没多值钱",因对做饭感兴趣且照顾自己的能力有限,最终报名新东方烹饪学校学厨[10] - 211大学毕业生芸芸在考研失利后产生强烈无意义感,受童年动画片《梦色糕点师》影响,于2023年4月报名成为烘焙学校学员[11] - 聊城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生陈愉聪因感工作乏味枯燥、无职业成长而离职,通过朋友了解到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大学生技师班后,选择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11][12] 职业教育学习体验 - 技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需6点起床跑操、叠豆腐块被子、上晚自习,学校重视班级集体意识,上课迟到会扣集体分[15] - 课程安排上,学生每天花费大半时间用于实操,强调技术应用而非纯理论学习,例如学习电路、液压等具有不错就业前景的技能[15] - 技能学习需要吃苦和坚持,新东方烹饪学校学员需每天花费3小时练习颠勺基本功,导致手腕剧痛,青岛市技师学院学生为熟练掌握电路图,一个学期可画满18本A4纸,将画图时间从半小时进步到15到20分钟[16] 社会刻板印象与观念冲突 - "回炉"读技校的本科生常面临社会不解,如陈愉聪的消息引爆大学同学群,有朋友委婉劝说换工作,参加同学婚礼时有人"张着嘴巴愣了半天"[18] - 父母一代更难接受,陈愉聪需反复沟通让父母别在意技校标签,全当是"拜师学艺"才获理解[19] - 个体体验常颠覆刻板印象,李玉倩原担心技校男生素质差、卫生习惯不好,实际相处发现他们尊重友善,有人会主动处理堵塞的排水沟[19] 教育路径反思与职业成果 - 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被视作两条不同发展路径,无高下之分,本科证明学习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强的人适合职业教育[20] - 部分"回炉"者成长为掌握"理论+技能"的"π型人才",如袁靖学成后南下苏州,不到半年升任技术主管,后成为技术销售总监,月底薪1万元以上[22] - 青岛市技师学院介绍,不少回炉重造的本科生毕业后就职于知名企业,薪酬高于同期应届生平均水平,并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22] 个人成长与观念转变 - 陈愉聪庆幸自己有勇气回到技校,认为"再深造"比"回炉重造"更贴切,现已对职业规划非常清楚,能看到10年后的发展目标[23] - 李玉倩反思大学教育"并没什么错",只是社会期待过高,技校经历让她意识到"人怎么样都能活",不同活法无优劣之分[23] - 芸芸设想理想的教育分流应只在高中到大学过渡阶段,根据兴趣平等分流至普通大学或职业学校,无关学习好坏与高低之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