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仪器信息网·2025-09-18 11:58

中国碳市场体系框架 - 中国已建立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两个独立运行但相互衔接的碳市场体系 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4] - 强制碳市场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60%以上[4] - 自愿碳市场支持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能效提升和林业碳汇等领域 未来将扩展至生物质利用、固废处理等领域[6] 市场交易数据表现 - 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4] -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4] 制度体系建设进展 -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4] - 采用基于强度控制的配额分配方法 未来将逐步实施配额总量控制[7] - 建立"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制度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监管效能[9] 碳市场发展路线图 - 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将逐步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6] - 到2027年自愿碳市场实现对重点领域的全覆盖[6] - 到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自愿碳市场[6] 市场机制创新举措 - 研究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8] - 探索开发碳质押、碳回购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拓展重点排放单位融资渠道[11] - 将引入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和自然人参与交易[11]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 2023年以来出台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 支持领域逐步扩大[4] - 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重点开发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方法学[9][11] - 对企业排放关键数据实施月度存证 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