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Coding 的下半场,何去何从?
AI科技大本营·2025-09-22 17:17

AI Coding发展演进 - 2023年AI编码范式被大型平台坐实,Copilot与ChatGPT将"人写-AI辅"协作方式带入日常,同时开源在边缘地带萌芽,初创公司开始探索"不仅会说,还要能做"的可执行代理[4] - 2024年Coding Agent成为主流,形成两股潮流:可执行Coding Agent开始对真实仓库交付完整闭环(如OpenHands),以及IDE内"许可式执行"成为交互共识(如Cline)[5][6][7] - 2025年AI Coding主线从"谁补得更准"转向"谁把一次变更稳妥地跑完",CLI形态成为主战场,因其天生贴合脚手架、测试与CI/CD,能压缩"读库→计划→修改→验证→提交PR"闭环[9] 市场前景与规模 - 全球AI编程工具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62.1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82亿美元,对应复合年增长率为24.0%[13] 主流产品形态与代表项目 - CLI形态成为2025年主战场,代表项目包括Gemini CLI(Google开源命令行智能代理)、OpenAI Codex CLI、Claude Code等,优势在于可组合、可治理、可迁移[11][12][13] - IDE形态以商业化售卖为主,代表产品包括Cursor、Windsurf,国内大厂字节、阿里纷纷下场,Marimo是少数开源IDE[13] - 插件形态创业团队为主,通过无缝集成到现有开发环境提供服务,代表项目包括Cline、Continue等[13] - 协作开发工作流形态将AI能力融入项目管理、协作开发、代码审查等企业级研发效能管理环节,代表项目包括OpenHands、codename goose等[13] 技术发展趋势 - 协议/接口优先的项目扩散更快,如ACP/MCP生态、Actions一等公民[18] - 本地可控+多模型自由度带来开发者粘性,代表项目如opencode、Avante.nvim + Ollama[18] - 从原型到交付的链路被压缩,如bolt.new、Codex Web降低了"从想法到产物"的门槛[18] - AI Coding技术堆栈可分为五层:接口形态(IDE/CLI/Web)、执行内核(Agent Runtime)、上下文织层(Context Fabric)、标准与协议(MCP、ACP、ACI等)、模型与路由[31][40] 竞争焦点与护城河 - 下一轮竞争焦点在于执行闭环、上下文理解与开放生态[34] - 模型侧"降维打击"迫使开源项目最终进入"墓园",协议、流程与数据正在成为真正护城河[24] - 竞争回归三件事:推理与稳定性(复杂改动能否一把过)、工具/上下文生态(谁更懂代码资产)、开放与成本(能否以可控成本落进企业流程)[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