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中断事件概述 - 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于当地时间9月12日起暂时关闭,导致中欧班列中断,约九成中欧班列需经波兰入境欧盟的通道受阻 [3][5][8] - 事件造成约300列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等货物的列车滞留白俄罗斯,供应链综合成本明显增加 [8] - 作为应对方案,班列运营商建议滞留货物改道南通道线路或圣彼得堡线路,未进场集装箱暂缓进场 [5][8] 对货代及外贸企业的直接影响 - 外贸企业被迫将货物运输方式由铁路改为海运,导致运输时间从30-40天延长至约60天,时效增加近一倍 [9][10] - 季节性强的商品可能因运输时效拖累而错失销售良机,但通过航空运输抢时效的成本过高,企业利润无法支撑 [3][10] - 部分货代公司客户已要求铁路转海运,但圣诞季商品因提前发货,目前受影响较小 [9][11][12] 中欧班列与相关贸易数据 -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和9% [13] - 2024年中国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约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1.3%,超过四分之一的中欧贸易产品为高科技产品 [13] - 作为重要线路,“义新欧”中欧班列已开通26条线路,辐射50多个国家、160多座城市 [8] 不同商品品类的运输选择与市场动态 - 圣诞用品等货值较低的商品主要选择海运而非中欧班列,今年前8个月浙江圣诞用品出口额达128.9亿元,同比增长11.9% [12] - 部分电子或带电池的商品每年有至少4个月不能通过中欧班列发货,因冬季气温太低可能影响商品质量 [12] - 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在中欧贸易中快速增长 [13] 对海运市场的潜在影响与当前运价 - 中欧班列受阻可能导致更多货物转向海运,进而推高后续海运价格 [14] - 近期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疲软,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较上期下跌14.3% [14] - 9月19日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为1052美元/TEU,较上期下跌8.8%,至美西和美东的运价也分别下跌31.0%和22.7% [14] 行业应对与旺季备货情况 - 海外客商对四季度旺季的备货量相对正常,提高的成本大部分通过价格调整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 [13] - 为应对关税波动和海运周期拉长,今年圣诞季发货时间大幅提前,5月单月出口额同比增长超90% [12] - 提供海外仓服务的企业认为中欧班列中断对其客户影响较小,因低单价电商商品多选择海运 [12]
中欧班列中断,义乌圣诞商品提前运出“逃过一劫”
第一财经·2025-09-23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