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慢牛,不靠宽松
经济观察报·2025-09-24 10:32

市场交易逻辑转变 - 市场不再交易宽松预期 转而定价结构性政策和确定性逻辑 [1][3][20] - 9月22日金融管理部门发布会未调整LPR 但A股三大指数全线收红 [2][3]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 外部约束放松 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3][7] 流动性状况 - LPR维持不变:1年期3.0% 5年期以上3.5% [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1.60%上行至1.87% 显示市场对"大水漫灌"预期降温 [6] - 宽松感来自三方面:财政货币协同发力 特殊再融资债券和10万亿元化债额度落地;结构性工具对冲 科技/绿色/普惠贷款年均增速20%以上;全球比价效应增强 [7] 市场表现与估值重构 - A股总市值从68万亿元涨至104万亿元 增加36万亿元 [9] - 超3000只个股涨幅超50% 其中1400只股价翻倍 80只涨幅超400% 35只涨幅超500% [9] - 高景气赛道享受"戴维斯双击" "中特估"类资产股息率超5% 全年分红规模预计超2.3万亿元 [10] - 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共计约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80% [11] - 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波动率降至15.9% 较"十三五"下降约2.8个百分点 [11] 金融体系基础数据 - 银行业资产接近470万亿元 股票与债券市场总规模位列世界第二 [1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股债融资57.5万亿元 新增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总额达170万亿元 [13] - 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至31.6% 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 [13]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资产总规模超10万亿元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11][14] 重点领域融资增长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绿色贷款 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 [13] - 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 [13]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突破25% 市值前50公司中科技企业由18家增至24家 [15] 风险化解进展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压降超60% 金融债务规模压降逾50% [14][17] - 房企"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投放超7万亿元 部分城市房价环比企稳 [17]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11] 确定性逻辑支撑 - 盈利可持续:科技/绿色/普惠三大赛道贷款年均20%+增速提供订单与现金流能见度 [20] - 资金可沉淀: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 退市常态化延长持有久期 [21] - 风险可识别:地方债 地产 中小银行三大风险被逐步拆解 [22] - 政策可预期: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监管"底线思维"降低极端波动担忧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