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转型历程 - 公司前身首长国际在2013-2015年累计亏损近64亿港元,2016年再亏约16亿港元,股价跌至几毛,徘徊在退市边缘[3] - 2017年公司果断剥离铁矿石贸易等重资产业务,注入停车资产和资产管理业务,当年即扭亏为盈[7] - 2018年公司年度利润飙升516.4%至3.53亿港元,转型成效显著[8] - 2020年公司更名为首程控股,同年停车业务EBITDA同比增长1564%,被纳入深港通标的[9]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总收入达7.31亿港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3.39亿港元,同比增长30%,有息负债率低至7.9%[6] 战略投资与股东回报 - 2018-2019年公司获得欧力士、厚朴资本、京东集团等知名机构战略投资[8] - 自2018年至今公司已累计向股东分红近60亿港元,部分投资机构择时退出并获得丰厚回报[9] 业务模式创新 - 公司构建"基金投资-产业运营-租赁服务"三位一体机器人生态模式,2023年与北京国管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22] - 公司推出30亿元机器人采购计划,通过租赁模式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23] - 创新推出机器人4S店模式,位于国家速滑馆的体验店日均接待超6000人次,展示200余款产品[23] 基础设施与REITs业务 - 公司运营北上广机场停车场等核心基础设施,成为国内REITs市场最大产业投资人[3] - 为超过20个客户提供REITs筹备咨询服务,对应标的资产盘活规模超1000亿人民币[20] - 成功搭建3支百亿基础设施发展基金,促进资产运营效率提升[20]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采用"董事会引领+执委会授权"的敏捷治理结构,实现"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15] - 董事会成员包括香港大学终身教授王鑫、前媒体人张泉灵等各领域专家,2025年任命张建伟博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强化AI领域战略眼光[15] - 主要股东代表进入投资决策委员会,与管理团队共同评判项目[16] 团队文化与管理哲学 - 团队秉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创业精神,将风险管理部更名为业务推动与尽职调查部[11][12] - 公司文化不讲"苦劳"只认"功劳",管理层与团队成员同样接受严格绩效考核[13] - 鼓励员工突破职业边界,实现从"评判者"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变[12]
从负资产到涨十倍: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逆境突袭
投资界·2025-09-26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