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暨第十五届新能源企业500强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能源报·2025-09-28 16:57

行业地位与成就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水电及智能电网等领域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电池技术、光伏转换效率、风电机组容量等关键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 -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装机规模、技术水平、制造能力等方面居世界前列,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具备国际竞争力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 [4] - 2025年全球新能源企业前10强中,中国企业占7席,且占据前4席,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更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供应链、服务当地市场 [5] - 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21.7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近六成,其中风光累计装机16.8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6%,已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4] - 到2060年,中国所需风光装机将达到50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规模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5] 当前挑战与行业痛点 - 随着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量不断增长,消纳逐渐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行业发展由政策规模驱动变为终端应用驱动 [7] - 行业竞争模式由此前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竞争变为新能源之间的竞争,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市场规模越大失血越多,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7][8] - 低于边际成本的低价竞争使企业陷入巨大困境,不仅损害企业利益,长远看更会削弱行业创新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8] - 零碳园区建设必须满足园区资格、新能源资源、电网接入等多重要求,但并非所有园区都具备建设条件,反映出新能源发展正从铺摊子转向精耕细作 [7] - 3C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火灾事故频发,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更可能影响公众对新能源技术的信任 [7] -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使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承压,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8] 未来发展路径与战略方向 - 科技创新被视为穿越周期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9] - 产业协同是提升韧性的关键,建议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形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赢的新型竞合关系 [9] - 短期要完善市场定价+政策调节的过渡机制、用好机制电价,确保新能源企业在参与市场的同时有合理收益 [9] - 长期要创造更多绿色电力应用场景,让新能源的绿色属性得到市场价格体现,促进更多围绕绿电的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 [9] - 要加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积极探索新能源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跨界融合 [9] - 坚定不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在标准共通、技术互助、市场联动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构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共同体 [9] - 到203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