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勇担使命再出发——写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5周年之际
中国能源报·2025-09-29 19:32

公司历史与战略定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迎来成立75周年,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始终与国家发展同步[1][4] - 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人均约4两,公司肩负为新中国工业“输血”使命[5] - 1978年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使我国跻身世界产油国前列[5] - 公司形成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9] -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月18日视频连线时强调公司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9] - 公司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框架,计划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26] 油气勘探开发成就 - 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使我国甩掉贫油帽子[5] - 2024年2月20日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在陆地万米深层首次发现油气显示[6] - 塔里木油田超深油气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三,已钻探8000米以深井超220口[11] - 准格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富满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田[9] - 2024年8月24日煤层气日产量突破901.2万立方米,累计产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6%[8] - 深层煤岩气预测资源量超40万亿立方米,预计2035年全国产量有望超300亿立方米[8] - 长庆油田成为年产超65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西南油气田建成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9] 炼化与化工业务升级 -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二[9] - 公司构建“炼化生精材”产业结构,推动高端化转型[9][34] - 2024年化工产品商品量达4438万吨,较2020年增长32%,炼油特色产品产量达1622万吨,增长40%[36] - 广东石化智能炼厂通过AI调控2000多个参数,能耗降低12%,年节约18万吨标准煤[33] - 吉林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采用自主技术,双烯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能耗下降25%[34] - 独山子石化乙烷制乙烯项目使碳足迹比传统工艺下降35%,配套光伏走廊年发绿电7亿度[35] - 广西石化炼厂重构后新增百万吨芳烃和烯烃,产品价值放大近十倍[35] 科技创新与深地工程 - 公司将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构建“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14] - 建成3个原创技术策源地、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全球化布局[14] - 自主研发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提升能力、扭矩等指标达世界领先水平[32][36] - “璇玑”旋转导向系统、高温高压钻井液等关键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32] - 物探技术具备全球最强陆上勘探能力,测井技术服务能力稳居全球前三[13] - 油气管道全产业链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13] - 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AI提升地震数据识别等场景效率[39] 国际化经营与海外项目 - 1993年公司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成为我国海外油气合作第一标[19] - 业务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运营近90个项目,设立五大合作区[19] - 2024年1月1日取代埃克森美孚成为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牵头作业者[18] - 西古尔纳-1油田地质储量100亿吨,2024年7月20日产量突破每日60万桶,创1999年以来新高[18] - 中油工程中标伊拉克巴士拉海水管道项目,合同额约180亿元人民币[20] - 2024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实现亿吨效益[20]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大庆油田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相当于107万户家庭年用电量,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23][25] - 公司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9000万平方米,氢能年产能8100吨[27] - 2024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国内能源供应比例达7%,发出绿电48亿千瓦时[27] - 天然气供应量占全国消费量约60%,大力发展“天然气+”清洁能源[27] - 吐哈油田采用5000千瓦电导热油炉,以绿电为能源连续运行超7000小时[39] - 大庆油田单井数字化覆盖率达97.2%,站场数字化覆盖率达89.1%,巡检效率大幅提升[39] - 公司探索“油气热电氢”一体化模式,打造低碳能源生态圈[26] 装备制造与智能化升级 - 装备制造业务国际和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占比达61.6%,较2020年接近翻一番[38] - “一键式”自动化钻机提升作业时效和安全水平,使我国成为少数可自主研制国家[38] - 高强度钻头、超高温测井仪等装备支撑万米深井勘探[38] - 钢管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38] - 氢能电站开启先导试验,为钻井压裂生产提供清洁装备支撑[39] - 采用“光伏供能+24小时储能”模式替代柴油发电,实现边远井绿色生产[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