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张剑辉:新型储能投资收益属性逐步凸显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较2024年底实现翻番以上增长 [4] - 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包括光储融合项目加速落地、算力中心对绿电比例要求提升、绿色矿山与油田的能源改造需求释放,这些新兴场景成为推动装机规模增长的重要力量 [4] - 政策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加快价格机制建设,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多地正探索多元化增加储能参与市场的收入,以提升储能电站运营效益 [4]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公司从二季度开始进入满产满销的状态,订单已排到明年 [2][4][6] - 公司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基于海量数据基础和人工智能分析,多维度提升储能电站的效率、寿命、可靠性,以发挥其在电力现货交易中的价值 [5] - 公司针对储能电站后期的运维服务和电力交易进行布局 [5] 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吸引力 - 储能系统获得独立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资格,其投资收益属性逐步凸显,吸引越来越多资金涌入储能电站建设领域 [5] - 随着新能源需求增长以及峰谷价差、容量电价等模式推进,储能呈现出“低波动、可预期”的收益特性,契合长期资本对风险可控、回报稳定的需求,推动社会资本持续入场 [5] - 多元化收益模式将为储能产业打造“储得进、放得出、能盈利”的健康发展生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