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月饼市场因消费者养生意识觉醒和消费理性化趋向而销售额显著下滑,但海外市场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月饼正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载体 [4] - 月饼在海外通过口味创新、工艺融合和文化传播等方式成功本土化,吸引了大量非华人消费者,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性和增长潜力 [6][7][8][10][11][12] - 月饼出海面临各国食品监管标准差异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通过调整配方、海外建厂等策略积极应对,同时政策支持为出口提供了新动力 [11][12][13] 月饼的海外文化融合与市场表现 - 在日本,中秋习俗演变为“栗名月”,主妇制作类似月饼的“月见团子”,其制作工艺与中国月饼异曲同工,并在TikTok上成为热门话题 [6] - 越南月饼发展出烤制和软皮两类,以芋头、咸蛋黄、绿豆等为馅,口感绵密层次分明,成功打入欧美、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6] - 马来西亚月饼口味包容创新,推出榴莲冰皮、斑斓叶红豆沙、椰丝芋香等南洋风味,以及伯爵茶、樱花茶等茶香口味和含酒精的“成人风味”月饼 [7] - 在欧美国家,TikTok上mooncake话题成为热门,博主将月饼与汉堡吃法类比,美国市场推出巧克力、咖啡等新潮口味,澳大利亚融入本地坚果干果,法国糕点师则融入马卡龙工艺 [8] - 国内备受争议的五仁月饼在海外因含多种坚果蜂蜜等常见过敏原,尝试者出现过敏反应后经互联网发酵意外走红,被称为“横扫欧洲的东方神秘力量” [10] 月饼出口数据与增长驱动因素 - 2025年1月至8月,杭州月饼出口量达46.25吨,同比增长约2.5倍;云南省月饼类产品出口总量达7520吨,货值1.3亿元,主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11] - 广州海关监管的月饼出口货值突破4600万元,其中欧美市场占比高达45.1% [11] - 苏州稻香村将中式糕点出口到近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业务年均增长达50%以上,海外消费者中约四成为非华人消费者 [12] - 技术革新方面,企业推进产品多元化,如广州酒家推出芝士奶黄流心月饼、冰皮月饼等新品,南侨食品开发黑巧克力与黄油饼干夹心月饼 [11] - 生产工艺上,稻香村等探索“手作+智能”融合模式,老师傅负责关键环节,智能化设备完成成型、压模、烘烤等流程 [11] - 政策驱动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通过原产地累积规则与关税减让提升竞争力,各地海关开设“绿色通道”保障产品快速送达海外市场 [12] 出海挑战与企业应对策略 - 2023年欧盟食品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中国出口月饼因添加剂二氧化钛超标,导致上万吨产品被退回,暴露出各国食品监管标准差异 [13] - 欧美多国对月饼进口实施严格限制,美国明确禁止馅料含蛋黄或肉类,马来西亚、加拿大、英国等国禁止馅料含肉类、蛋黄、蜂蜜等成分 [13] - 为适应海外法规,月饼企业调整产品配方,以豆沙、莲蓉、五仁等“素馅”为主,部分品牌如稻香村、南侨食品采取“海外建厂”策略进行本地化生产 [13] - 跨国企业加入竞争,哈根达斯结合月饼形态与冰淇淋文化推出“冰淇淋月饼”,半岛酒店凭借高端月饼礼盒延伸品牌价值 [13]
国内“嫌弃”的月饼,在国外成了顶流
创业邦·2025-10-06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