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人事变动 - 谷歌DeepMind迎来新研究科学家姚顺宇,其于10月19日正式加入,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继续从事AI研究 [1] - 姚顺宇于9月19日离开Anthropic,结束了在该公司为期1年的工作 [1] 个人背景与成就 - 姚顺宇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本科时期即在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论文 [1][29] - 其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有突破性贡献,2018年首次在国际上给出了关于非厄米系统的拓扑能带理论,并定义了两个新的物理概念 [31][32] - 个人学术影响力显著,谷歌学术显示其论文被引用5020次,h-index为14,i10-index为15 [34] 职业转型动机 - 从理论物理转向AI研究,主要因理论物理领域已多年没有新的实验,难以客观判断理论工作的重要性 [10][11] - 在AI和量子计算之间选择AI,因AI是“有趣的类似物理学的研究”,且量子计算存在实验平台瓶颈 [12][13] - 认为当前大模型研究处于类似17世纪热力学的混沌时代,“不懂原理但能持续找到规律”,对此状态感到熟悉和享受 [14][15][16] 在Anthropic的工作经历 - 在Anthropic工作1年,参与组建了公司的强化学习基础团队,并负责了Claude 3.7 Sonnet框架以及Claude 4系列背后的基本强化学习理论 [1][6] - 其研究能立刻对前沿模型能力产生影响,并见证人们与AI的交互方式随新功能出现而变化,反馈迅速,与物理学研究不同 [18][19] - 感受到Anthropic的工作强度“超级忙”,导致其无暇撰写个人心路历程 [7] 离开Anthropic的原因 - 40%原因为“价值观的根本分歧”,指出Anthropic的一些态度对中国科研者乃至中立立场的员工来说极不友好,个人无法接受 [21][22][23] - 剩余60%原因涉及公司内部细节,未对外公开 [24] 行业动态与观察 - AI领域发展速度惊人,姚顺宇感慨在1年时间内,Claude模型版本已从3.7迭代到4.5 [27] - 尽管已离开,仍评价Anthropic是物理背景PhD转行AI研究的最佳去处之一,因公司对物理背景人才有偏好 [37][38] - 指出Anthropic的核心研究员现已不再撰写论文 [39] 其他相关人才流动 - 提及另一位清华同届校友“姚顺雨”(计算机背景,姚班),其同样在待了1年后于今年8月底、9月初离开OpenAI [43][44][45] - 两位Shunyu Yao先后入场大模型,又先后跳槽,开启工作新旅程 [47][48][49]
另一位Yao Shunyu也跳槽了:与Anthropic价值观有根本分歧
量子位·2025-10-08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