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WA市场发展现状 - 近两年已有超13家机构试水RWA,包括朗新集团、华夏基金、太平洋保险等知名企业[4] - 底层资产涵盖新能源设备、金融产品乃至农产品,具体包括基金、债券、实物黄金、房产抵押信贷等[4][7] - 全球链上RWA资产总市值已突破250亿美元(不含稳定币)[9] - 波士顿咨询等机构预测,到2030年RWA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9] 典型RWA项目案例 - 朗新集团将充电桩收益权作为底层资产,融资1亿元人民币[7][8] - 协鑫能科基于光伏电站未来发电收益权发行RWA,融资2亿元人民币[7][8] - 巡鹰集团以换电资产收益权作为底层资产,融资数千万元人民币[7][8] - 华夏基金发行港元货币基金RWA,规模达1.1亿美元[8] - 汇丰银行推出黄金代币,底层资产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认证的实物黄金[8] RWA融资特点与成本 - 在港发行RWA项目总费用通常不低于250万港元[11] - 部分机构保荐发行收取3%至5%佣金,但也有机构免收此项费用[11] - 非标资产承诺回报一般要超过8%,债券类资产可稍低[11] - 融资存在不确定性,计划融资5000万元可能仅能获得1000万元左右[12] 上市公司参与RWA的动机 - 上市公司更关注RWA的多元价值,包括为企业出海铺路、品牌曝光、股价提升[4][13] - 奥瑞德RWA发行后第二个交易日单日暴涨10%[13] - 国泰君安国际推出结构化产品通证后,股价涨超15%[13] - 协鑫能科宣布与蚂蚁数科合作后,股价在3个月内翻倍[13] - 朗新集团股价从2024年8月低点7.27元/股涨至2025年6月最高26.07元/股,涨了2.6倍[13] 适合RWA的资产标准 - 香港金管局将"固定收益和投资基金、流动性管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贸易和供应链融资"界定为RWA四大主题[17] - 具备数字孪生属性、可通过物联网实现业务数据实时同步的实物资产更匹配区块链特点[18] - 成功实现规模化落地的资产需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18] - 内地资产规模最好达到3亿元以上,因赴港RWA融资成本会超过100万元[17] RWA技术优势与流程 - RWA借助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减少中介环节与人工操作[15] - 资产确权可通过链上对接官方数据库完成,发行与收益分配依靠合约自动执行[15] - 内地企业需先将境内资产通过内地联盟链确权,再在香港设立SPV公司持有相关资产[17] - 信息披露实时上链、无须线下报备,整体流程和时间都大大缩短[15] RWA监管环境与风险 - RWA处于监管"重叠"与"空白"并存阶段,需建立"穿透式+功能导向"合规路径[19] - 风险控制关键在于提升透明度和强化托管机制,避免"黑箱化"信息不对称[20] - 风险可能来自资产本身、交易结构设计、发行人或平台信用[21] - 近期有消息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已建议部分本土券商暂停在港RWA业务[21] RWA国际发展与中概股应用 - 美国股票代币成为RWA中最受欢迎资产类别,Robinhood和Kraken推出美股代币化产品[23] - 目前还有406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总市值1.1万亿美元[24] - 高盛预估有27只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上市,总市值超1.4万亿港元[24] - RWA为中概股回流提供新思路,技术上能以更低门槛将境外资产映射至香港市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