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进口再生纸浆新规出台,对造纸行业意味着什么
第一财经·2025-10-10 11:37

海关新规核心内容 - 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要求进口再生纸浆(商品编号47062000)时在报关单备注栏注明生产工艺方法,填写“干法”或“湿法” [3] - 此举旨在规范进口再生纸浆申报管理,强化进口监管,巩固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改革成效 [3][5] “干法”与“湿法”工艺区别 - “湿法”是正规工艺,在液态下进行除渣、筛选等净化,再经浓缩加蒸汽高温干燥,纤维含量可达91.5%以上(含水分8%),几乎无杂质且高温杀菌 [3][4] - “干法”工艺将废纸原料粉碎成碎片状直接打包进口,省略了95%的净化流程,夹带塑料碎片、重金属等污染物,无法有效分离杂质和杀菌消毒,本质是变相进口的“洋垃圾” [4][5] 新规对行业与企业的影响 - 新规要求进口企业准确区分并注明生产工艺,需完善内部流程,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信息核实,否则可能面临海关处罚 [5] - 采用“干法”工艺的进口纸浆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面临更严格的检验检测,不合格产品被退运或处罚的风险大幅提升 [5] - 部分依赖低成本干磨纸浆的企业可能面临原料成本上升、生产调整压力,需寻找替代原料或升级工艺 [8] - 新规有利于行业绿色转型,倒逼企业淘汰低质量干磨纸浆,转向高质量再生纸浆或原生纸浆,但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 [8] 新规的监管效果与挑战 - 该举措能显著提升监管针对性,使干磨纸浆不再轻易以模糊的“再生纸浆”名义进口 [6] - 若企业虚假申报可能导致监管失效,需配套严格的核查与处罚机制以及加强源头监管和检测能力 [6] - 长期效果取决于执行力度与配套措施,短期内有望遏制干磨纸浆入境 [8] 《再生纸浆》国家标准的背景 - 国家标准当初为干磨纸浆“留有后路”主要是考虑解决造纸纤维原料不足问题,我国木材资源有限,每年需进口大量纸浆 [7] - 标准制定时对干磨纸浆的危害认识尚不充分,且作为推荐性标准更多是引导而非强制约束,因此未完全禁止 [7] - 部分企业声称“干法+静电除渣+光学分选”能把杂质降到3%以下,但实践中为节省成本放弃了后端净化环节,导致“后路”被滥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