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模型无法完全理解用户,AI产品的下一站是上下文的战场|对话AI知识助手remio
量子位·2025-10-12 15:30

产品定位与核心特色 - 产品旨在重塑知识工作流,打造个人专属的通用AI工作台,核心功能包括自动信息捕获、智能知识管理和AI辅助创作 [11] - 产品核心差异在于为用户提供「第二大脑」,通过无感、自动化的信息采集,使其记忆和信息层面与用户大脑同频,以解决使用ChatGPT类助手时最大的工作量——手动提供信息的问题 [15] - 产品定位为“个人专属”,所有数据存储在用户本地设备,不依赖云端,确保隐私安全,这与互联网大厂基于云端协作的基因形成核心差异 [12][23][52] 目标市场与用户画像 - 目标用户定位为复杂的知识工作者,全球现有7亿到10亿知识工作者,未来绝大多数将是复杂知识工作者,该群体全球规模至少达数亿 [25][26][27] - 复杂知识工作者包括各类管理者、高阶创造者和专业服务人士,产品适配策略性任务,这类任务需要高认知能力但不需要太多工具使用能力 [26][30] - 简单知识工作者(如客服)未来将被AI Agent取代,例如美国现有70万到80万客服,预期三到五年后将减少到20万以下 [26] 技术实现与产品优势 - 信息采集范围广且实时性强,得益于PC端开发(信息已在本地内存)、本地向量化大模型优化(Mac端NPU优化使向量化计算速度比开源模型提升200%以上)以及对特定在线资料API的深度适配 [16] - 产品的问答效果与众不同,核心原因在于通过实时、全面、自动化采集用户接触的所有信息,做到与用户的信息层面高度一致,最擅长回答与用户工作紧密相关的问题 [18][19] - 产品具备Collection功能,能对内容进行多维度组织和关联,类似用户手动构建知识图谱,旨在满足AI的使用需求,帮助算法自动关联以精准召回信息 [41][42][43] 增长策略与当前阶段 - 前1000个用户主要通过创始人个人自媒体(公众号、Twitter等)和Product Hunt发布(获得日榜和周榜第一)获取,当前未进行规模化扩张,主要专注于搭建增长基础能力 [48] - 当前最关注的核心指标是新用户激活,产品需要用户前期投入以沉淀数据,因此面临用户引导和教育的挑战,正在探索通过“提示词仓库”等方式让用户看到理想结果再引导同步数据 [31][33][34] - 公司坚持公开开发,持续进行用户深度一对一访谈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进行产品共创,每周保证2到3次深度交流 [49] 行业观点与产品愿景 - 在AI产品时代,个人数据对用户自身至关重要,但对他人的重要性远低于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体现了“我的个人数据只对我有核心价值”的理念 [24] - 主流AI产品本质都是Agent,核心区别在于各自的“知识储备”,产品懂的东西(用户私域数据)其他Agent可能不懂 [21][44] - 产品核心价值在于解决真正影响工作效率的高阶问题(如盘点近两天工作需跟进的内容),而非当前AI产品集中的低阶使用场景(如文档问答) [5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