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园区绿色转型路径更明晰
中国能源报·2025-10-13 11:35

政策核心与战略意义 - 《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从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五大方向入手,明确7个方面、19个发展导向,为工业园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转向“质的有效提升”提供行动指南 [3] - 工业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主战场和新型工业化主阵地,全国70%以上工业产值、60%以上能耗都集中于此 [3] - 政策出台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生产,并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 [1][3] 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 - 自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零碳园区”以来,多部门接连发布相关建设文件,此次《指引》以更全面视角提供系统性指引 [5] - 我国各地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零碳园区”项目主要集中于工业类型园区,尤其以风电、光伏、电池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5] - 据估算,工业园区在我国在建的“零碳园区”中占比约一半 [5]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路径 - 《指引》明确提出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探索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和园区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7] -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需“分类施策”,结合资源禀赋、产业、空间三个维度定方案,不能搞“一刀切” [7] - 工业绿色微电网适合用电负荷大且稳定、具备丰富分布式能源资源且能配置储能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园区 [8] 数智化转型与数据管理 - 在“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方面,《指引》提出加强5G、千兆光网、IPv6、移动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 [10] - 需解决能耗数据“不愿共享、不敢共享”困境,技术上可采用数据脱敏等创新手段保护企业数据安全 [10] - 制度上可探索建立园区数据资源目录,结合碳交易等手段让企业从数据分享中获益,并加强园区数据运营能力 [11] 国际接轨与标准建设 -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产品认证和碳管理体系对构建绿色供应链、推动节能改造及为绿色金融提供信息基础非常重要 [10] - 园区、行业和企业可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与国际标准开展对标、衔接和互认工作 [11] - 需加强数智化基础设施与能源计量系统建设,确保园区碳数据有据可查、有源可溯 [11]